記得在靖康元年(1126)的時候,金兵圍汴京,張所在河北一帶招募河北遊民,聚集了十七萬多人,狠狠地打亂了金人在河北一帶的軍事部署,有力的聲援了趙構新宋朝的抗金鬥爭。後因言忤時任宰相黃潛善,降職為鳳州團練副使。待到李綱入相,張所升任龍圖閣直學士、河北西路招撫使,他以王彥為都統製,破格提升嶽飛為統製,招募、訓練兵馬,以備收複“兩河”之地。可惜的是不久之後李綱又遭罷相,他被謫居廣南,一代名將就這樣被九弟那個榆木疙瘩給擱置了。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張所有個很出名的兒子,叫做張憲,字宗本。是前世嶽飛手下的頭號大將,好像跟嶽飛一起在風波亭遇害了。
那年新宋朝的使臣到達五國城,告訴我南歸的最後希望破滅,我就恨死了秦檜和趙構。
說起王彥,趙桓的印象更加深刻了。早在靖康年間金兵圍攻汴京的時候,王彥的名字就已經如雷貫耳了。汴京陷落後,王彥慨然棄家赴河北,討賊報國,投在河北招撫使張所帳下,被破格提拔為都統製。曾經在趙桓俘虜北行的時候,王彥王彥率嶽飛七千人強渡黃河,試圖奪回趙桓等人,終因眾寡不敵,又無外援,遂突圍而出,自此王彥名字深深刻入趙桓的心中。後來王彥轉戰幾十裏,入共城(今河南輝縣)西山,並派遣心腹聯絡兩河豪傑,結成聯盟,共同抗金。部下被他抗金的一片赤心所感動,都在麵上刺“赤心報國,誓殺金賊”八字,以示忠於王彥、忠於宋廷。“八字軍”的名聲逐漸傳播開來,兩河義軍紛紛響應,許許多多的抗金隊伍都來歸附,隊伍擴大到十幾萬人,金軍屢次進行圍剿都沒有成功。後來新宋朝主張議和,大肆打壓,王彥鬱鬱而終,“八字軍”歸於劉錡(劉仲武的兒子)麾下。
趙桓囚禁五國城的歲月裏,無數次複盤了汴京之圍,也十分關心九弟趙構的新宋朝的抗金鬥爭,對張所、韓世忠、王彥、嶽飛、吳玠、吳璘和劉琦等人的抗金事跡非常清楚。尤其是風波亭慘案過後,南歸的最後希望破滅,趙構,不過又是另一個趙桓而已,優柔寡斷,妒賢嫉能,無能之輩。
親兵衛隊組建後,趙桓去看了王家和朱家在弓馬子弟所的報名情況,黃昏時分,抱著心愛的璉兒,帶著王家和朱家的馬車,迎著晚霞,走在回宮的路上。
一行人歸至金水河的白虎橋上,遠遠望去,橋頭有兩匹馬佇立著,見到趙桓的馬車緩緩靠近,兩個人立即下馬,朝著趙桓的馬車跪下行禮。
趙桓走出馬車,看到其中一個是燕青,還有一個麵容清秀,修長身材,一頭黑發如瀑布漂流而下。大概這就是名震東京城的李師師了,哦,應該叫做李盈盈。
“小人燕青,民女李盈盈見過幽王殿下,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快快請起,不必多禮,你們二位怎麼在這裏?”
“小人得殿下相助,為我家盈盈贖身,又有公事在身,恐耽誤殿下大事,準備今天去往府州。盈盈非要當麵來向殿下道謝、辭行,得知殿下一大早出宮去弓馬子弟所,我們二人便在此等候殿下。”燕青十分恭敬,心裏十分感激。
李盈盈跪下行了一個大禮,黃鸝般的嗓音,說道:“民女感謝殿下再造之恩,沒齒難忘。”說完拉了拉燕青的衣角,燕青也一起跪下來道謝。
“免禮免禮免禮,快快請起。”趙桓半躬下身子,回了半禮。
“民女還有一個不情之請,請殿下成全。”
“請說,本王無有不允。”
“民女和小乙從小是青梅竹馬,隻是世事難料,家道中落,淪落風塵。蒙小乙哥不嫌棄,仍待我如一,使我塵泥中有絲絲慰藉。此去西北江湖,路途遙遠,我二人雖說早已心心相印,未免諸多不便,還請殿下為我們做主,見證我們結為夫妻。”一邊說的時候,握著燕小乙的手,四目相對,滿是深情。
“俗話說,君父君父,殿下是我們的大恩人,如同再生父母,又是我們的君父,我們二人均無父母長輩在身邊,由殿下主持我們的婚姻,再也合適不過了。”燕青滿麵笑容,激動不已,雙雙跪下行禮。
“也罷,本王就允了你們,願你們夫妻二人,夫唱婦隨,舉案齊眉,同舟共濟,白頭偕老,早生貴子。”趙桓解下腰間的玉佩,坦然受了一禮,繼續說道,“事急倉促,沒有準備好的禮物,這是我的玉佩,是出生的時候爹爹所贈,刻有奉天承運,便作為你們的新婚禮物了。”
“這如何使得,太貴重了。”燕青和李盈盈辭不敢受。
“你們一路遠行,跋山涉水,闖關過寨,有這個玉佩,便宜行事,要方便許多,更何況麵見折可適,沒有什麼比這個憑證更合適了。”趙桓堅持說道。
燕青隻好接受殿下的恩賜,不住地道謝,殊不知趙桓的一番美意,日後差點斷送了這對江湖兒女的性命,這是後話,此處不提。
從此,風花雪月的汴京城,少了一位絕世美人李師師;風卷塵沙起的西北江湖,多了一位巾幗俠女李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