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新政(3)吏治改革(3 / 3)

“考課製度的最終目的,是通過一個澄清的吏治促進社會生產的恢複和發展,因此我的考課法的對象主要是是地方官員。臣參照唐朝的三等九級製度,將官員按表現分為上中下三等,以等第定優劣,決臧否。參照幽王殿下前些日子提出的簽責製,問責製,坐責製,每年派遣團隊到各級州府巡查,根據他們的政績進行評定。”蘇轍說完,有點遲疑,似乎意猶未盡。

官家用期許的目光鼓勵他繼續說下去。

“隻是,考課製度好固然是好的,但是存在最大的問題就是人治的問題,應該來說這個問題是中國曆代政治的通病,人治對其影響還是巨大的。就算有好的製度,缺乏嚴格、公正、透明的法製程序,僅僅是一味依靠人的作用,就注定了製度在其發展的最後會淪為一紙空文。所以臣以為,還是要落實殿下說的三個製度,朝廷到地方,用人一定要合適。”蘇轍一鼓作氣說完了自己對當下考核製度執行的疑慮和各級州府用人的擔憂。

“蘇卿之言甚善,朕十分讚同,所以朕擬定了巡查各級官員的團隊,這次改革,一定要徹底落實執行下去。蘇卿盡管按照你這個考課法執行,用人方麵,我讓幽王助你協同考察。”

“臣遵旨”

“好,接下來,朕就任命各級巡查的人員:蘇學士坐鎮東京,張澄監察全國所有官吏,整理上報蘇學士再做定奪。按照全國五個軍府的劃分,現將全國劃分五個區域,選派五個工作團隊,長年在外視察。這五個工作組可以在禁軍中挑選二百人衛隊,甚至可以向軍府軍鎮調兵,行先斬後奏之權。

越王弟,你領一隊,再派禦史陳朝老、太學生楊邦乂、內官郭琦陪同你,視察南方諸州的吏治。”

“臣等遵旨”

“吳王弟帶領一隊,再選派,禦史陳馛、校書郎趙明誠、內官何智一起,巡查大名府、真定府、河間府、河北路、京師東路一線。”

“臣等遵旨”

“第三隊由太常少卿何栗帶領,太學生李綱、禦史陳次升、內官何勇一起,巡查府州、雲中、太原府、河東路、永興軍路等。”

“臣等遵旨”

“第四隊由蘇邁(蘇軾長子)帶領,校書郎李迒、太學生曹秀、內官郭雨一起,巡查秦風路、熙和路、京兆路等。”

“臣等遵旨”

“第五隊由蘇迨帶領,禦史陳禾、太學生高士則、內官譚稹一起,巡查京師南路、開封府、京師北路等。”

“臣等遵旨”

“眾位愛卿,我朝吏治就有賴諸位了,諸位行的是監察之責。監察別人的前提,首先自己一定要幹幹淨淨,公正無私,諸君切記啊。”

“臣等遵旨,一定不負官家所托。”

******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官家和趙桓在一眾心腹重臣的幫助下,快速的確定了軍事、禁軍、吏治、財政方麵的改革舉措,從中央到地方,逐步開始施行。外派的監察隊伍,也開始由京師到地方,一時之間,整個民間,掀起了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禦花園裏,趙桓看著各地送來的奏報,以及暗衛們實地調查總結的報告,開心的笑了。眼下的一切,完全符合五國城下一個人孤單的推演,重新歸來的一切,終於慢慢的走上了正軌。就等提馬揚鞭,橫掃四方。西夏、契丹,等著我的收割吧。完顏宗望、完顏宗翰,這一次我再也不是待宰的羔羊。

忽然盧俊義大步從外麵走了進來,手中拿著一封信,滿臉的笑容,就像久別的朋友再次相逢一樣。

“殿下,我想舉薦一人。”

“哦,是何人?”

“他叫燕青,早年遊曆江湖,朋友很多,江湖人贈給他一個外號“浪子”。後來有一次遭人陷害,我救下了他,便認我為主人,十分的忠義,實際上是我的生死兄弟。燕青武藝超凡,槍棒弓弩實不在小人之下。”盧俊義遞過書信,恭謹的解釋,“之前一直在我大名府老家,這次聽聞朝廷下詔用兵,便想投身軍戎,報效朝廷。如今我跟了殿下,便讓他賤賣了家產,也來到開封府。這是他托人遞進來的書信,也想跟在殿下的身邊,報效國家。”

趙桓接過書信,拿在手中,並沒有打開,很是認真的說道:“既是你的生死兄弟,那便帶他進來。我才是正缺少這樣的人才,來得正好。”心裏卻在想,上一世李師師生命中最重要的四個人,秦觀早已故去,周邦彥還在外地為官,爹爹早已弱水三千隻取一瓢飲,燕青卻在這個時候進京了。

秦觀是把李師師寫進神話中的那個人,周邦彥是李師師的紅顏知己,官家趙佶是李師師一生中榮耀的天花板,燕青才是李師師的至愛。

我因人生跌宕有了輪回,輪回因我改變了他人的因果,這一世的李師師注定要陪伴燕青浪跡天涯,有情人終成眷屬,這一世的李師師注定不會成為上一世汴京之圍中宣德樓下的喋血紅衣。

曾幾何時,我拖著疲憊,幽居在那傷悲的北方五國城裏,數著南飛的孤雁,期待著下一世的重生,希冀哎汴京城中開出奮發圖強的花。忍辱負重、破繭成蝶、浴火重生,希望有朝一日,如流星一樣,滿懷熱忱地迎接汴梁城中的驕陽。

這一世的無限努力,竭盡全力,隻是為了有一天,能以我為中心,散發出善意,結出親善的果子,希望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可以完完美美,是我上輩子欠你們的回報。

往事的回憶一幕幕,湧進心中,塵埃沾惹,傷痕滿布。咿咿呀呀,呀呀咿咿,似傾訴支離平時破碎的人生荒涼,似漫閱無盡無止的歲月滄桑。

終究不過是徒增傷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