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取之有道(1 / 2)

一場朝會,竟然變成了群臣向趙桓討教財政、軍事、政事、吏治方麵的治國方略的會議,趙桓也因此奠定了他在整個朝堂的地位。官家本來更喜歡從小聰明伶俐、又有書法繪畫天賦的第三子趙楷,可自從趙桓覺醒記憶後,便把從前隻是敢放在心裏想想的收複河山的願望寄托在他身上,眼裏隻有趙桓。

正月十三,官家早朝散會後,照常來到垂拱殿休息,批閱奏折。

忽然看到蔡京請求告老還鄉的折子,官家猶豫不決,這個蔡京還是很有才能的,隻是為官德行不好,又牽扯黨爭,確實不好處理,忽然心中一動,對門口的何中吩咐:“去把幽王喊過來,記得帶上他的軟椅和被子,天氣寒冷多穿點衣服。”

“是”

“爹爹找我有何事情”,不一會兒,趙桓坐著躺椅來到殿中。

“桓兒最近在做什麼事情,有沒有新的謀劃說給父皇聽聽。”

“月初朝會的時候,孩兒答應吳大人,要把我的老師傳給我歸攏財政的方略整理出來交給他,還有用兵方略也要交給那幾家將門,正好剛剛完成,父皇便找我來了。”

“哦,拿來給父皇看看,我也想跟幽王學一學。”官家詼諧的語氣說道。果然疼愛一個人,完全沒理由,沒下限。

站在趙桓身後推著躺椅的紫晴趕忙遞上了趙桓的兩本折子。紫晴紫燕比趙桓大八歲,本是王皇後從娘家小房中選取的丫頭,一歲時便送進宮中撫養。自趙桓覺醒記憶後,王皇後便把身旁最親的心腹之一紫晴給了趙桓,是她和紫燕把趙桓帶大的,雖是奴婢身份,趙桓視她為親姐姐。

“孩兒以為,不如召吳大人進宮,我當麵跟你們詳細闡述我的財政思想。”

“甚好”,官家聚精會神的看趙桓的折子,隨口回了一句。在旁的何中有些茫然,甚好?折子寫得好還是召吳大人進宮比較好,倒是趙桓看出了何中的疑惑,趕緊補充道:“父皇的意思是趕緊去宣計相吳大人來,這時候估計還沒走遠。”

趙佶這時候才意識到自己沒說清楚,點了點頭,瞪了一眼何中:“趕緊去吧。”

吳居厚走進垂拱殿的時候已經是兩刻鍾以後,身子弱小的趙桓有點昏昏欲睡。是啊,畢竟還是個五歲半的孩子呢,官家和吳居厚對視一眼,製止了紫晴要叫醒趙桓的動作,對著吳居厚,指了指旁邊早已準備好的椅子和茶杯,顎了顎首,十指放在嘴唇上,然後默默地遞上了那份寫著“歸攏財政”的折子。

吳居厚會意,躡手躡腳的坐下,看起了折子。

就在吳居厚即將看完折子的時候,趙桓醒了,連忙道歉:“實在對不住,太過疲倦,睡著了。”

“我家殿下昨晚寫這個寫到半夜呢,他年紀還小,身子骨又弱,他很辛苦呢。”亭亭玉立的紫晴在旁邊補充,聲音如春燕,嬌柔中帶著俏皮,格外好聽,讓人生不出半點反感。官家和吳居厚又都是善良之人,自不會計較小丫頭的言語。

“無妨無妨,隻是這個折子,老臣還是看的不是很懂,幽王是否可以說的詳細一點。”

“正有此意”。

“吳大人,我了解過你的鹽鐵政策。熙寧變法的時候,你奏請神宗在鹽、鐵、銅、茶四大行業設立節度使、刺史、安撫使進行管理,政府通過內部審核來控製鹽業,規定了最高價格和正常貿易的方式,使國家鹽業走向了正規,增加了賦稅收入,老大人可謂是居功甚偉。”吳居厚笑著拱了拱手。

趙桓話鋒一轉:“隻是,黨爭不斷,最難的是如何掌握成千上萬的鹽務官,,如何避免它們沾染腐敗和汙染鹽業操控鹽價,同時又避免過多幹預市場造成社會混亂和經濟變動,還要防止民間販賣私鹽,魚肉百姓。”

官家和吳居厚點了點頭:“確實如此。”

“我師父扶搖子的辦法是:形成一整套不定時不定地點的巡查,再加上三責製,很大程度上保證吏治的清明,保證鹽務製度有效的執行。然後各級官員應時常去進行市場調查,微服私訪,畢竟沒有實踐就沒有發言權嘛。這套辦法的確可以,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鐵業也至關重要,因為鐵是武器和工具必不可少的原材料,我們要西攻西夏,北禦遼國,兵器是很重要的一方麵。還有茶業,分為三個主要方麵茶農,茶商,銷售,也需要一個務實的官員進行統籌管理,監督執行。我就不細說了,折子上寫的很清楚,吳大人回家仔細研究便是,老大人是我朝計相,個中翹楚,浸淫多年,自不必我多言。”

“好好好,老臣回家仔細拜讀,若有疑難之處來詢問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