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茶葉買賣。任何一樣商品,流經市場,有三個步驟。首先是生產,也就是茶農;其次是流通,也就是茶商;最後是進入市場銷售,前兩步需要朝廷的保護,適當的管理,第三步則需要朝廷機構和官員的監督。老大人可以為然?”
不等吳居厚回答,小趙桓轉而一臉嚴肅的說道:“當然,不管多麼好的法度和舉措,沒有一個稱職的官員,是執行不下去的,甚至還有可能帶來負麵的影響,我說的對不對,諸位大人。”
在朝的官員大都是經曆過或者了解過熙寧變法的,紛紛點頭深以為然。
趙桓還在繼續:“繼續回答吳大人的提問,朝廷法度下,還有改革幣製、商業土地買賣、征收特種商業稅、完善市舶製等,早朝時間有限,我就不一一為諸位大人展開了。本王會奏請父皇,在全國施行,到時候還希望諸位大人妥善執行。”
說完還看了看高高在上的趙佶,此時的官家像個傀儡一樣,隻顧著吃他的小果子,喝著他的薑蜜水,當趙桓的目光看到他的時候,笑眯眯的點頭。恨不得如果可以的話,現在的皇位就讓趙桓來當,他去玩他的石頭,與詩詞書畫做朋友,逛他的青樓,與駙馬姑父王詵(即王晉卿)做連襟。
吳居厚聽得心癢難耐,畢竟涉及到了他的專業和興趣,不聽完頗有寢食難安的感覺。“吳大人也不必著急,閑暇時候定與老大人一一籌謀規劃,您是行家,本王年少,若有不正之處,還需要大人您多多指正完善。”趙桓看出了吳居厚的好奇心,有心提醒。
吳居厚聽的忙不迭點頭:“是是是,老臣佩服,老臣佩服。”
幹服了計相吳居厚,趙桓也沒有得意,隻是又回到了他的軟椅上,嚴陣以待的等待著眾臣的考量,儼然一副大人的樣子。
剛剛接替蔡京的右相趙挺之高舉笏板:“臣啟奏,幽王天縱之才,臣心悅臣服,隻是有一事想請教。剛才幽王提到了熙寧變法之所以沒有成功的一大原因是用人不當,我大宋朝素有冗官的沉屙,今臣添居相位,一心想要澄清吏治,奈何貪汙腐敗,投機官員居多,行政效率不高,不知,幽王有何策教我。”
“這個不難,我師父留給我的記憶中創造了一種新的製度,叫做‘三責製’,就是簽責製,問責製,坐責製。簽責製,凡是朝廷有政令法度傳下至各府路州縣,各級部門領導人需共同簽名執行,若有不同意見者書麵申請,由上一級裁決,再有不同可由每日朝會商議決定。問責製,每年由朝堂派出由皇子、禦史台禦史、內官和太學生組成的巡查團,巡查各府州縣,考察全國所有官員的政績,若有差池,進行問責,政績卓絕這可視情況視能力提拔。坐責製,為官者若有重大過失或者巡查時發現比較大的案件,各簽名的領導連坐受責。這樣就形成了一套各級監督的循環體係。”
首先感到驚喜的是正在吃水果的官家,此製度一出,監察製度比起現在更甚之,隻是這樣也可能上下齊貪的龐大的貪汙腐敗體係,還是免不了吏治不清明的結果。更何況,自慶曆以來,黨爭嚴重,就怕官員形成派係,為了自身利益,分不清公私,互相傾軋。
“當然,要做到這兩點,首先要保證官員不腐敗,官員腐敗問題是曆朝曆代皇帝最頭疼的問題,恩師教我,反腐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先做到人治;人治的核心是內悟,內悟的最高境界就是內聖,如果每一位官員都經常內悟,時刻反省自己,要清楚人是無價的,既然無價,何來的腐敗?其二、自慶曆、熙寧以來,我大宋朝盡出君子名相,範老相公、歐陽相公、王相公、司馬相公還有章相公等濟濟一堂。但是大多陷入朋黨之爭,耗盡了心力,朝堂禍亂,地方矛盾尖銳,政績渺渺,民心盡失,所以應該從此斷絕黨爭派係,上至三公宰執,皇子親王,下至府路州縣各級官員,若有違反者,九族男丁送往府州雲中前線,女子送往遼國吐蕃和親,畢竟我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自然不會輕起屠刀。。。。。。”
啷當一聲響,趙佶打翻了身旁的果盤,紅彤彤的櫻桃灑在地板上,心想我這兒子夠狠的,這與男子世世為奴,女的代代為娼有何區別,笑盈盈的看著文武百官們,還有人敢結黨營私嗎?
添油加醋的鼓起掌來:“妙妙妙,這樣下來,各部堂官,心思不在結黨營私,又不敢徇私舞弊,自然人人齊心,吏治清明,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我大宋如何不強大,如何不國祚綿延。趙卿,散會後你就擬旨,宣示各府路州縣。”
群臣剛開始聽的時候也覺得不以為然,空有製度,執行不到位,不過鏡花水月,到頭來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後聽到趙桓怒斥黨爭的言語,有的陷入沉思,甚至淚流滿麵;有的膽寒心驚,不可度日;有的摩拳擦掌,想大幹一番事業。吳居厚、趙挺之等人紛紛跪倒在地,不停的哭訴,傾訴曾經參與黨派之爭的幡然悔悟。
就在群臣各懷心思的時候,有一位英武不凡的中年將軍,上前啟奏:“啟奏官家,臣鬥膽提問,官家封他為幽王,是否有北伐遼國奪回幽雲十六州的想法。”又問幽王,“臣剛才聽到你說你師父傳下了治軍方略,又提到了西夏前線,不知是否可以在治軍用兵方麵指教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