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沒有,貧道虛度幾十年光陰,所觀書籍,從來沒有聽說過其他關於生而知之的傳聞,更不要說真人真事了。莫非官家遇到了?”劉混康道士搖了搖頭,隻是詫異官家激動的樣子。
“哦,朕今日的確遇到了這樣的事情”,趙佶略一沉吟,心中卻在沉思:既然道家典籍記載了生而知之的事情,向來是有根據的,至於沒有見過相關真實的記載,卻並不代表沒有。向來是生而知之過於玄妙,比較隱晦,沒有詳細的記載流傳下來。當下便把今日趙桓被西墜的流星擊中,醒來腦海裏留存扶搖子的記憶一事,說了出來。
“扶搖子是我道家老華山派的開派祖師陳摶的道號,傳言與大宋的開國皇帝太祖是好友。陳祖師自成一家,貧道素來敬仰,他的記憶傳承到皇子的身上,想來是天助我大宋啊。”
趙佶聞之,十分不矜持的開懷大笑,:“果真如此,當是天佑大宋啊。”
第二日早朝,紫宸殿。
趙佶屁股還沒落座,果見禦史中丞趙挺之奏曰:“昨日大麵積流星西墜,似有金黃色流星落入宮中,恐崇寧朝政有失,臣請罷黜蔡司空。”
侍禦史陳次升,諫官陳馞、邵伯溫,殿中侍禦史陳禾、陳師錫等紛紛附議。
“準奏,”
眾臣工第一次見到官家處理老搭檔蔡京的事情如此幹脆,甚為驚訝,一時間朝堂十分的安靜。趙佶嘴角一撇,似乎信心百倍,今日之趙佶,早已不是昨日的趙佶了。
“各位愛卿可還有本要奏?“
卻見諫官陳馛再次走出班列,啟奏:“司空去歲所立的元祐黨人碑,宣示各州,爭相仿之,此碑將前朝本朝各大夫一律打倒,臣以為不妥,星變有失,臣鬥膽請求砸毀元祐黨人碑。”群臣大驚,站在前列的蔡京長須抖動,似乎已經犯了他的大忌。
看到此情此景,趙佶心下暗笑,正合朕意,看來朕選的諫官和禦史都比較稱職。假裝沉吟思考,就在眾人以為陳馛要被斥退的時候,趙佶的聲音響了起來,“準奏,楊戩,退朝後,你負責帶人砸去元祐黨人碑,並且將詔令傳示諸州,全部砸毀,一律不許再立。”
“臣領旨。”楊戩心下甚喜,黑名單裏可是有他的偶像蘇大家呢。這次總算可以向維康(蘇軾長子蘇邁字維康)兄有個交代了,楊戩進宮前與蘇邁是好朋友。
群臣又是驚訝,這兩項奏請,官家今日都準了,原以為還要拉扯一番,畢竟官家的政意在向更好的方向發展,按下心頭所想,眾臣皆是歡喜,唯有蔡京低頭不語,心事重重。
趙佶心情大好,接下來的一係列有利於民生的奏請都準奏了,駁回了幾項工部修繕宮宇的奏請。趙佶朝宣旨太監何中擺了擺手,今日的何中竟然也格外的精神,上前一步,拿起手中的一卷聖旨,朗聲宣讀:“製曰:崇寧五年,正月初五,流星西墜,眾臣諫朝政有失,黨人碑有錯,不應再立,著毀去,崇寧以來貶滴降官者,分別視其存活或去世的情況,恢複他們的官職,所有流徙者全部歸還。崇寧五年正月初六。”
拿起另一份聖旨,隱晦的朝眾臣最前麵瞟了一眼,“蔡京接旨,製曰:流星西墜,朝政有失,蔡司空豐亨豫大所說,曲解周易,有禍亂君王之失,罷為開府儀同三司、中太乙宮使(虛職)。”
蔡京俯身三跪九叩接旨,似乎一刹那間兩鬢之間增了許多華發,我們的蔡奸相,五十多歲,已經走到花甲的麵前了。
何中繼續宣讀第三道聖旨:“製曰:任命觀文殿大學士趙挺之為特進、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任命吳居厚為門下侍郎,兼鹽鐵專使,劉連為中書侍郎。星辰有變,下詔求政,廣納良言,收攏財政,整軍備戰,不再對言官問罪。”聖旨讀完,群臣一片歡呼。趙佶隻是微笑的看著,忽然覺得,努力做一個明君也不是難事,還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眼看何中拿出了第三份聖旨,群臣激動不已,前三道聖旨正視聽,罷蔡京,明政事,訪求言,這第四道聖旨不知是什麼。
“製曰:京兆郡王趙桓聰慧敏捷,得道家陳摶祖師傳承,成為生而知之的人。經考察為真,封為幽王,權知開封,開府儀同三司。”
陳次升,陳馛剛搶出步來,“官家,不可……”未待說完,官家打斷了他們的說話,神秘的一笑:“明日,朕帶他來見你們,你們自行考察。”
“退朝”
我們的帝王,第一次感受到了明君詔令從己出,莫敢不從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