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那日別了清盛後,遇安又在母府內憋悶了一段時間。
好在能一直與清盛保持著書信往來,倒也給了遇安些許寬慰。
不過見麵的時機很快就來了,皇後要在新修葺的花園裏設迎春盛宴,邀請在京的官員,貴族小姐們參加。
其實說白了,就是想借著迎春宴的由頭挑選合適的太子妃。
畢竟當今皇上已經垂垂老矣,治理國事早就有點力不從心,要不然也不至於一味拖欠南方災糧,導致民生怨道,起義不斷。
皇後作為後宮之主,雖以賢德著稱,可終究也是踩著別人的屍體上位的,想方設法的立了親生兒子為太子,如今太子暗弱,皇後自然想盡己所能確保太子成為皇帝,好讓自己高枕無憂。
這次迎春宴就是一個極好的契機,既能拉攏人脈,彰顯皇室威嚴,又能看準人選,篩選出太子妃,可謂一石二鳥。
遇安對此已是了然,隻是她對太子妃人選實在沒興趣,唯一值得她興奮的就是與清盛的再會。
迎春宴當天,遇安身著薄薄的黛青長裙和桃夭色縐紗外袍,裙麵和袖間繡著蝴蝶穿花的銀線紋樣,頭飾也隻是用簡單的正青色簪子裝點。
整體而言,清麗而又低調,中規中矩的同時又別出心裁,讓主人感受到對於宴會的重視。
到了宴會上,遇安迅速找到了自己的位子,安心坐下後便開始品嚐瓜果。
按照禮儀來說,應該等到客人來齊後再由主人統一款待,但這次的迎春宴準備的活動太多,多數客人都興致勃勃地圍成一團,打點人脈。就連主人也忙的應接不暇。
無奈之下,隻得讓先落座的客人品嚐瓜果,墊墊肚子。
人聲鼎沸,現場很嘈雜,“看來是來早了,就應該再晚些來的。”遇安往人群中瞥了一眼暗暗想。
突然,一抹碧落色身影映入眼簾,是清盛!遇安一眼便認出了她。
今日白小姐果然讓人眼前一亮。褪去了鮮豔的朱櫻色,轉而選用沉穩的幻海藍,英姿颯爽的鋒芒已然斂去,隻剩下水波瀲灩的溫柔漣漪。
遇安實在挪不開眼。
遇安的體型其實是比較圓潤的,但豐腴而不顯厚重,加之舒展的平眉,紅潤的唇瓣,倒顯得整個人溫潤大氣。且性格也與長相相符,溫吞又有禮,是長輩見了會比較慈愛的類型。
而清盛則不同,清盛從小隨父親習武,身材相較於尋常閨秀會略顯高大,但其實整個人比較清瘦,所以身姿看起來總是輕盈挺拔,像亭亭淨植的蓮花,純淨而不顯得妖豔。
今日遇安才算真正看到清盛含苞待放的模樣。
清盛下身的裙擺寬大,又鑲嵌了一層金邊裝飾,整體看來如荷葉那般舒展貴氣。同時在腰身處又細節地做了收腰的設計,更襯托出清盛姣好的儀態,使清盛顯的高挑美豔,氣質不凡。
兩人的座位正好相對,待清盛落座後,兩人微微頷首,微笑點頭示意。
整個宴會上無風無瀾,各貴女間相互熟絡,攀談。
花園裏的花開得燦爛,清香四溢,為整個宴會增添了絲絲縷縷的靈動風韻,倒像是場和煦怡人的百花“豔”。
皇後也不時與賓客聊上幾句,但多數時候隻是不著痕跡地巡視眾位官家小姐亦或是京城名門貴女,盤算著合適的太子妃人選。
整場宴會下來,遇安會見了不少閨中密友,一一打過招呼後還是主動上前與清盛搭起了話。
畢竟白小姐性格內斂,遇安苦苦等待的知音實在是難得一見,唯恐錯過了這次時機。
宴會在兩位豆蔻少女的嘻鬧笑語中落幕……
夕陽染透了雲卷,揮墨書寫著生活的燦爛一隅。離別之際,遇安心中還是開始五味雜陳,離別的酸澀在心頭暈開一筆。
揚鞭聲響,馬車漸遠,哪怕相約再見,車上的遇安還是落了淚,平添了一場三月的美人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