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計運用此象理,是說在布下一重重的疑陣之後,能使來自敵人內部的間諜歸順於我,我則可有效地保全自己。
“用計例說”
投降派討好彙軍情
韓世忠順勢殲金兵
南宋初期,高宗害怕金兵,不敢抵抗,朝中投降派得勢。而主戰的著名將領宗澤、嶽飛、韓世忠等堅持抗擊金兵,使金兵不敢輕易南下。
公元1134年,韓世忠鎮守揚州。南宋朝廷派魏良臣、王繪等去金營議和。二人北上,需經過揚州。韓世忠心裏極不高興,生怕二人為討好敵人,泄露軍情。可他轉念一想,何不利用這兩個家夥傳遞一些假情報。等二人經過揚州時,韓世忠故意派出一支部隊開出東門。二人忙問軍隊去向,回答說是開去防守江口的先頭部隊。
二人進城,見到韓世忠。忽然一再有流星庚牌送到。韓世忠故意讓二人看,原來是朝廷催促韓世忠馬上移營守江。
第二天,二人離開揚州,前往金營。為了討好金軍大將聶呼貝勒,他們告訴他韓世忠接到朝廷命令,已率部移營守江。
金將送二人往金兀術處談判,自己立即調兵遣將,以為韓世忠移營守江,揚州城內空虛,正好奪取。於是,聶呼貝勒親自率領精銳騎兵向揚州挺進。
韓世忠送走二人,急令“先頭部隊”返回,在揚州北麵大儀鎮(今江蘇儀征東北)的二十多裏處設下埋伏,形成包圍之勢,等待金兵。
金軍一到,韓世忠率少數兵士迎戰,邊戰邊退,把金兵引入伏擊圈。隻聽一聲炮響,宋軍伏兵從四麵殺出,金兵亂了陣腳,一敗塗地,先鋒被擒,主帥倉皇逃命。
金兀術大怒,將送假情報的兩個投降派囚禁起來。
“按語闡釋”
古人按語說:間者。使敵自相疑忌也;反間者,因敵之間而間之也。如燕昭王薨,惠王自為太子時,不快於樂毅。田單乃縱反間曰:樂毅與燕王有隙,畏誅,欲連兵王齊,齊人未附。故且緩攻即墨,以待其事。齊人唯恐他將來,即墨殘矣。惠王聞之,即使騎劫代將,毅遂奔趙。又如周瑜利用曹操間諜。以間其將;陳平以金縱反間於楚軍,間範增,楚王疑而去之。亦疑中之疑之局也。
按語舉了好幾個例子來證明反間計的成效。田單守即墨,想除掉燕將樂毅,用的是挑撥離間的手段,散布樂毅沒攻下即墨,是想在齊地稱王,現在齊人還未服從他,所以他暫緩攻打即墨。齊國怕的是燕國調換樂毅。燕王果然中計,以騎劫代替樂毅,樂毅隻好逃到趙國去了。齊人大喜,田單以火牛陣大破燕軍。陳平也是用離間之計使項羽疏遠了軍師範增。
采用反間計的關鍵是“以假亂真”,造假要造得巧妙,造得逼真,才能使敵人上當受騙,信以為真,做出錯誤的判斷,采取錯誤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