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空城計(2 / 2)

此計運用此象理,是說敵我交會相戰,運用此計可產生奇妙而又奇妙的功效。

“用計例說”

漢軍忽遇強敵

李廣巧計退兵

西漢時期,北方匈奴勢力逐漸強大,不斷興兵進犯中原。飛將軍李廣任上郡太守,抵擋匈奴南進。

一天,皇帝派到上郡的宦官帶人外出打獵,遭到三個匈奴兵的襲擊,宦官受傷逃回。李廣大怒,親自率領一百名騎兵前去追擊。一直追了幾十裏地,終於追上,殺了兩名,活捉一名,正準備回營時,忽然發現有數千名匈奴騎兵也向這裏開來。匈奴隊伍也發現了李廣,但看見李廣隻有百名騎兵,以為是為大部隊誘敵的前鋒,不敢貿然攻擊,急忙上山擺開陣勢,觀察動靜。

李廣的騎兵非常恐慌。李廣沉著地穩住隊伍:“我們隻有百餘騎,離我們的大營有幾十裏遠。如果我們逃跑,匈奴肯定會追殺我們。如果我們按兵不動,敵人肯定會疑心我們有大規模的行動,他們決不敢輕易進攻的。現在,我們繼續前進。”到距離敵陣僅二裏地光景的地方,李廣下令:“全體下馬休息。”李廣的士兵卸下馬鞍,悠閑地躺在草地上休息,看著戰馬在一旁津津有味地吃草。

匈奴部將感到十分奇怪,派了一名軍官出陣觀察形勢。李廣立即上馬,衝殺過去,一箭射死了這個軍官。然後又回到原地,繼續休息。

匈奴部將見此情形,更加恐慌,料定李廣胸有成竹,附近定有伏兵。天黑以後,李廣的人馬仍無動靜。匈奴部將怕遭到大部隊的突襲,慌慌張張地逃跑了。

李廣的百餘騎安全返回大營。

“按語闡釋”

古人按語說:虛虛實實,兵無常勢。虛而示虛,諸葛而後,不乏其人。如吐蕃陷瓜州,王君煥死,河西恂懼。以張守珪為瓜州刺史,領餘眾,方複築州城。版幹(築城牆用的夾板和立柱)裁立,敵又暴至。略無守禦之具。城中相顧失色,莫有鬥誌。守珪曰:“彼眾我寡,又瘡痍之後,不可以矢石相持,須以權道製之。"乃於城上。置酒作樂,以會將士。敵疑城中有備,不敢攻而退。又如齊祖珽為北徐州刺史,至州,會有陳寇,百姓多反。珽不關城門,守陴者,皆令下城。靜座街巷,禁斷行人雞犬。賊無所見聞,不測所以,或疑人走城空。不設警備。珽複令大叫,鼓噪聒天,賊大驚,頓時走散。”

這則按語又講了兩個故事。張守珪接替戰死的王君煥鎮守瓜州,正在修築城牆,敵兵又突然來襲。城裏沒有任何守禦的設備,大家驚慌失措。守珪說:“敵眾我寡,我們又處在城池剛被破壞之後,光用石頭和弓箭是不能相持的,應該用計謀對付他。”他讓將士們和他一道,坐在城上,飲酒奏樂,若無其事。敵人懷疑城中有備,隻有退兵。齊祖珽也用近似的方法退兵,他的做法比張守珪又多一招:等賊兵以為人走城空,不設警備時,突然命士兵大聲叫喚,更將賊兵搞得糊裏糊塗,隻得退兵。

虛虛實實,兵無常勢,變化無窮。在敵強我虛之時,當展開心理戰。一定要充分掌握對方主帥的心理和性格特征,切切不可輕易出此險招。況且,此計多數情況下,隻能當作緩兵之計,還得防止敵人卷土重來。所以還必須有實力與敵方對抗,要救危局,還得憑真正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