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韓信討封齊王劉邦無奈同意 三足鼎立頂羽拉攏韓信同盟(1 / 3)

“該死的韓信!我這兒被敵軍重重圍困,形勢危急萬分,我心急如焚地命他速速前來增援,可他竟然不來!如今倒好,他竟敢派使者向我索要假齊王的身份,這是什麼意思?”劉邦怒火中燒,怒不可遏地罵道。彼時,韓信在剿滅龍且之後,實力已然如日中天。韓信營帳內,他與謀士蒯徹正在交談。蒯徹微微欠身,說道:“將軍,如今您戰功赫赫,實力雄厚。這齊地民風彪悍,若您沒有足夠高的身份地位,恐難以鎮住此地,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反叛。”韓信微微皺眉,沉思片刻後說道:“可向漢王索要齊王之位,是否不妥?”蒯徹輕搖羽扇,道:“將軍,您為漢王立下汗馬功勞,如今這局勢,唯有您成為齊王,方能更好地穩定齊地,為漢王的大業奠定堅實基礎。機不可失啊!”韓信再三思量後,最終決定派使者前往劉邦處,索要假齊王的身份。其給出的理由便是,唯有自己成功獲得齊王之位,才能鎮住民風彪悍、隨時都有可能反叛的齊地,從而更好地穩定局勢,為劉邦的大業奠定堅實的基礎。然而,劉邦得知韓信的這一要求後,心中的怒火更是難以平息,對韓信的舉動充滿了疑慮與不滿。此時的劉邦正在和項羽大軍苦苦對峙,戰場上硝煙彌漫,局勢緊張得讓人喘不過氣來。就在這膠著之際,韓信的使者來到了劉邦的營帳。劉邦見到使者後,當即大發雷霆,怒目圓睜,以為韓信是在趁火打劫。他憤怒地指著使者,大聲斥責道:“韓信這是何意?在這關鍵時刻,竟敢向我索要齊王之位!”劉邦氣得滿臉通紅,在營帳中來回踱步,心中的怒火仿佛要將整個營帳燃燒起來。他覺得韓信此舉實在是過分,自己在這與項羽大軍艱難對峙,韓信不但不來增援,反而提出這樣無理的要求。好在就當他快要失去理智時,張良突然踩了他一腳,隨即還使了一個眼色。劉邦先是一愣,隨即瞬間反應過來。他想起了當前的局勢,自己隻有依靠韓信才能幫自己打敗項羽。況且以韓信如今的實力,若他執意稱王,自己根本無法阻止。與其與韓信鬧僵,不如順水推舟,送對方一個人情。劉邦深吸一口氣,強壓下心中的怒火,換上一副和善的表情對使者說道:“韓信將軍戰功卓著,平定齊地,實乃大功一件。既然齊地需要有人鎮守,那便封韓信為齊王吧。”使者聽後,連忙跪地謝恩,隨後便回去向韓信複命。劉邦看著使者離去的背影,心中雖有諸多無奈,但也明白這是當前最好的選擇。於是,劉邦很快就穩住情緒,臉上的怒色漸漸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看似豁達的神情。他微微揚起下巴,提高音量說道:“要什麼假齊王啊!韓信乃是我大漢的大功臣,為我大漢立下汗馬功勞。他平定諸侯,征服了齊國,又打敗了龍且,如此豐功偉績,我本應該重重地犒賞他啊!他怎麼隻找我要假齊王呢?要封就給他封個真齊王。”劉邦的話語擲地有聲,在營帳中回蕩。他目光堅定地看著使者,繼續說道:“你回去告訴韓大將軍,讓他務必好好安撫齊地的百姓,切不可讓齊地再生亂子。隻有齊地安穩了,我大漢的根基才能更加穩固。”說完,劉邦便頭也不回地轉身離開,留下使者在原地,心中既驚訝又敬佩。使者深知劉邦的這番決定意義重大,連忙跪地磕頭,隨後便匆匆離去,準備將劉邦的話原封不動地帶給韓信。此時的劉邦,雖然心中對韓信的行為仍有一絲不滿,但他也明白,在這關鍵的時刻,必須要穩住韓信,讓他繼續為自己效力。隻有這樣,才能有機會戰勝項羽,成就大漢的霸業。而韓信在得到劉邦封他為真齊王的消息後,心中也會對劉邦多一份感激和忠誠,為大漢的未來更加努力地征戰沙場。事後,劉邦的心裏有些惴惴不安。他眉頭緊鎖,在營帳中來回踱步,心中思緒萬千。他擔心自己剛剛的態度會讓韓信和自己產生嫌隙,畢竟自己在得知韓信索要齊王之位時,確實大發雷霆,情緒有些失控。這種擔憂如同一團陰雲籠罩在他的心頭,讓他難以釋懷。可張良卻讓他不必為此多慮,因為他雖然有些失態,但掩飾得卻很及時。張良微微欠身,語氣沉穩地說道:“大王,您不必過於擔憂。您當時雖有失態之處,但很快便調整了態度,封韓信為真齊王。韓信定能感受到您的大度與睿智,不會因此與您產生嫌隙。”劉邦聽了張良的話,心中稍稍安定了一些,但仍有些疑慮。“但是我真的很生氣。這個韓信,你說他功勞小嗎?”劉邦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怒意。他停下腳步,目光望向遠方,繼續說道:“以韓信的功勞,確實可以得到更多的賞賜。他為我大漢立下赫赫戰功,平定諸侯,征服齊國,打敗龍且,這些功績不可磨滅。可他竟然擅自討封,而且還是趁我被項羽大軍圍困之時。在我看來,這無疑是一種要挾。”劉邦越說越氣,雙手緊緊握拳。他感到自己的權威受到了挑戰,韓信的行為讓他心中十分不滿。然而,他也明白,在當前的局勢下,他不能與韓信徹底決裂。他必須權衡利弊,以大局為重。劉邦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自己的情緒,思考著下一步該如何應對韓信。“那漢王現在意下如何呀?”張良微微欠身,輕聲問道。劉邦眉頭緊鎖,眼神中透露出一絲複雜的情緒,沉吟片刻後說道:“給他,要什麼封什麼,我都給他。我讓他高高興興的,別忘那邊有人惦記著他。”劉邦邊說邊微微揚起下巴,指向遠方。他所指的人就是項羽。劉邦深知項羽的強大與霸道,他以為憑借霸王快意恩仇的性格,得知龍且的死訊後,一定會找韓信報仇。畢竟龍且是項羽的得力戰將,韓信斬殺龍且,無疑是對項羽的重大打擊。然而,令劉邦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在齊地損兵折將的項羽,不僅沒有被仇恨衝昏頭腦,反而要拉攏韓信並與其結盟。項羽在得知龍且戰死的消息後,心中雖有憤怒,但他也清楚地認識到韓信的實力。此時的項羽,麵臨著劉邦的強大壓力,他明白如果能拉攏韓信,將對自己的局勢大為有利。於是,項羽決定放下仇恨,試圖以豐厚的條件拉攏韓信,希望能與他結盟,共同對抗劉邦。“你們聽好了!”項羽站在軍帳之中,眼神淩厲,聲音如洪鍾般響亮。他微微揚起下巴,目光堅定地掃視著周圍的將士們,繼續說道:“我們真正的敵人在光武山那邊叫劉邦的。就算他到天涯海角,就算他化成灰,我也要死死地咬住他。絕不放過他,絕不給他一絲喘息的機會。”項羽的話語在軍帳中回蕩,眾將士們神色肅穆,靜靜地聆聽著霸王的訓示。此刻,項羽的頭腦異常清醒,他心中十分清楚,如今的局勢已然發生了重大變化。當今天下已呈三足鼎立之勢,劉邦在光武山,勢力不容小覷;自己雖實力強大,但也麵臨著諸多挑戰;而韓信,這位在戰場上屢立戰功的大將,其地位舉足輕重。項羽深知,如果能得到韓信的支持,那麼打敗劉邦將輕而易舉。韓信的軍事才能卓越,他所率領的軍隊戰鬥力極強。有了韓信的加入,自己的實力將得到極大的提升,對付劉邦便有了更大的勝算。項羽在心中反複權衡著利弊,思考著如何才能成功拉攏韓信,讓他站在自己這一邊。他明白,這是一場關鍵的博弈,關乎著自己的霸業能否成功。鍾離昧見狀,微微皺起眉頭,思索片刻後,直接給出建議道:“項王,臣以為可讓臣麾下與韓信是同鄉的武設出使齊國。武設與韓信有著同鄉之誼,定能更好地溝通交流,相信必能說服韓信簽訂盟約。”鍾離昧的眼神中充滿了期待,他深知此時拉攏韓信的重要性。項羽聽後,當即認定此舉可行。他微微頷首,眼中閃過一絲讚賞之色,說道:“好,就依你之計。速速讓武設前往齊國。”很快,武設就趕到了齊國。他身著一襲整潔的長袍,步伐穩健地走進韓信的營帳。一見到韓信,武設便滿臉笑容,熱情地攀起了交情。他微微躬身,語氣親切地說道:“韓將軍,久仰大名。今日得見,實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