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太湖河畔悟劍道
淩退思死後,朝廷震怒,發部千兩白銀通緝獨孤雲。隻是獨孤雲分別了丁典和淩霜華,又殺死殺散龍沙幫,便潛入萬家莊,殺死了萬震山幾個徒弟,免除後患。之後便消失無蹤
野坫投荒三四間,渡頭齊放打魚船。數聲鴻雁雨初歇,七十二峰青自然。果不愧一副靈秀山水,古之人不欺我啊。一名白衣青年,站在太湖河畔,看著渡頭漁夫們忙碌的身影,禁不住感慨道。
獨孤雲報了仇後,又去萬家莊殺死了魯坤.萬圭等人,告訴了戚芳狄雲的下落,便回到太湖。在離以前的屋子不遠處,請著鄉親,幫忙建了間木屋。
一別十年,離開時還隻是個七.八歲大的孩子。如今已成為翩翩青年,雖然依稀有著幼孩時的模樣,但那些兒時的玩伴都不記得了。隻看獨孤雲出手大方,都道是城裏的大人物。感歎聲,要不是龍沙幫,我也像他們一樣,平平穩穩的活著,安安樂樂的過完這一生吧。
隻是上天給出了選擇,我既然選擇了這條路,便再也不回頭,也不會回頭。
幾場血戰下來,獨孤雲內功瓶頸鬆動,在太湖河邊,突破到一流境界。一流境界,氣貫全身,可以讓武器覆著劍氣,威力大增。隻是江湖傳說,人與劍有三大境界,人劍合一,劍心通明,人劍渾通。
獨孤雲本以為這三等境界,必須依次領悟,但在荊州府衙那夜,他明悟自身,竟然進入了劍心通明的境界。此事簡直匪夷所思。隻因此事太過艱難,一名高明的劍者,古來要領悟必須眼三個條件:一來必需有把好劍,第二便是疏通劍紋,再就是領悟劍意。
一名鑄劍師打造一把好劍,先是有好的材料,上好的水源,配合高溫爐火,順著鋼鐵的脈絡,反複錘煉,方得成劍。再來便是要一名一流高手,利用內氣時刻打磨,疏通劍身脈絡,直到劍與內氣不分彼此,氣貫劍身,才能做到人劍合一。至於劍心通明,人劍渾通,更是數百年難得一見,隻流傳於傳說之中,難言其道。
隻是獨孤雲就真的領悟了劍心通明,還知道了領悟這種境界是退化的,一旦劍心受損或劍心蒙蔽,便會脫離這種境界。
心是菩提樹,身為明鏡台,時時勤拂拭,不使染塵埃。佛門神秀大師就是這樣的境界吧。但少林六祖慧能說過: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不知這又是何種境界,此生能否領悟得道。
盤膝坐在太湖河畔,獨孤雲暗自想到。柔柔的湖水上映著羞澀的紅日,微風輕輕滑過,像極了情人的撫摸,剛想接過,卻又散去。獨孤雲站起身,迎著這風,這餘光,持著劍,緩緩地舞著,舞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