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線不再難:快速贏利的操盤技法57(1 / 2)

第十章短線強勢股操盤實戰解析 第二節操盤模式總結

無論是在股市中,還是在人生中,我們都需要看清楚自己的角色。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任務,就如同在一場電影中,隨著情節的展開,各種角色逐一亮相,進入觀眾的視野。在股市中,我們需要根據自己的操盤能力、技術儲備和資金規模,先給自己進行定位,進而決定什麼時候以什麼方式進場或退場。

圖10–169 “28字”短線操盤法則與信號係統連接示意圖

我們把基於“28字”法則的短線操盤模式與信號係統的識別進行連接,使其成為一個完整的模型。總體上,我們可以將整個操盤過程分為兩個階段:第一是信號的發現階段,其主要特征是“量(K)能異動、逼空漲停”;第二是信號的確認階段,其主要的判斷依據是“相對位置、攻擊波段”;位於兩邊的“寧缺勿濫、舍頭去尾”是我們在進行操盤時,自始至終都要秉持的原則。

通過前麵眾多的例子分析,我們已經知道:在現實的投資環境中,真正的短線強勢股其實不多,我們能夠抓得住的更少。市場上每天會出現很多信息,但其實大多數並不符合我們對於強勢短線股的原則要求,因此基本上也不具有真正的操盤價值。所以,“寧缺勿濫”是我們進行選股的首要原則。

一旦我們根據“量(K)能異動、逼空漲停”的原則,確立了跟蹤的“目標對象”,下麵的步驟將顯得非常關鍵。能不能對“相對位置”進行分析,以及如何根據“量、價、時、空”的原則進行相對位置的判斷,成為介入的“關鍵前提”。根據“相對位置”的原則,再一次進行目標的鎖定,最後才到真正的操盤階段,即完美的“攻擊波段”出現後,毫不猶豫地買入股票。

假設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根據前麵所有的條件,買進了某隻股票,那麼接下來的任務就是在資金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將利潤最大化。這個階段操盤策略的成功與否,直接關係到整個操盤過程的成敗。

我們可以看到,這個階段我們操盤的依據仍然是“相對位置、攻擊波段”。從這裏的“相對位置”看,顯然表示股價基本上已經在高位,調整的時間之窗會慢慢打開。在此,我們判斷的依據是更為關鍵的“攻擊波段”的走勢。在操盤的後期,主力資金麵臨的主要任務是如何在高位將籌碼兌換成資金。既然主力的任務發生了變化,其心態必然跟著變化,而心態一旦發生變化,波段就會發生明顯的變化。

通過前麵眾多的例子,我們已經看到,在拉升階段的末期,伴隨著心態的變化,分時波段也發生重要的變化:原本流暢和光滑的波段走勢,在後期變得非常不規則。最明顯的一種現象便是,股價拉升時的波段通常都非常倉促,相對應的量能則顯示淩亂,更沒有節奏感,波段就像無頭蒼蠅一樣上躥下跳。作為操盤者,我們必須對上述變化進行思考、判斷與決策。顯然當股價處於階段高位的時候,市場中多空雙方的分歧會逐漸加大,大有“樹倒猢猻散”、“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股價的下跌也就不可避免。短線應該在此果斷出局。

“28字”法則中的“量(K)能異動、漲停逼空、相對位置、攻擊波段”16字核心法則,仍然是我們甄選目標股票個股、選擇分析切入角度的基本要領。這種方法在某種程度上肯定是合理的,因為在選取的18隻示範個股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些短線強勢股啟動時的特征是如此相似,這背後蘊涵的玄機就是“短線強勢股的一般運行規律”和“短線操盤的一般性法則”。

從本書對18隻強勢個股的分析中,我們進一步體會到了“相對位置”和“攻擊波段”的重要性。其中對於“相對位置”而言,一旦出現操盤的信號,我們便需要將其放到曆史的環境中進行分析:在股票走過的曆史K線中,觀察其達到的曆史高點及每一個曆史高點的價位。因為曆史產生的高位,同樣也是重要的阻力位,當股價臨近某個階段高點時,就會麵臨兩種選擇,要麼進行突破,要麼在沒達到這個價位之前就偃旗息鼓,進行調整。而在操盤緊迫性的要求之下,股價一般都會選擇直接跳空高開的方式越過這個阻力位置,以達到階段性減少拋盤阻力的目的。

在操盤的過程中,發現信號之後,我們還要分析股價與阻力位之間的空間距離,也就是股價還有多少“無阻力”的上漲空間,並以此計算我們的介入成本和機會成本。這裏的“無阻力”是相對於“大阻力”而言,在股價還沒有到達成交密集區和前期的階段性高點之前,其運行的阻力相對較小。

在分時波段的分析方麵,根據前麵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兩種波段值得我們關注。一種是台階式的,這種股票的走勢非常穩健,股價以台階的方式向上運行,直至漲停,提供了較為明顯的介入機會。另一種是波段推進式,主要是指開盤之後,股價與分時均線乖離率的快速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