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絕的還是左良玉,竟然派兵入四川把他打下來的地方收複回去了。
也不知道左良玉發什麼神經,在湖廣的時候不敢和自己打,畏畏縮縮的,明明就想擁兵自重,現在搞得那麼積極,真是讓所有人都沒有預料到。
明明快要滅國的明廷,現在反而收複了兩省之地,亡國之兆已經沒了。
此時在四川,可能不是明智之舉,他入四川就是為了讓各方都無暇顧及自己發展,但此時好像不是這麼回事。
按照他和汪兆齡的想法預測,是李自成占領北方後和明廷殘餘勢力在南方打生打死,他在四川默默發展。
可他沒想到吳三桂放清軍入關,把李自成打趴了,如果按照曆史的發展,他更想不到,第二年他也被清軍打趴了。
攪動明末十幾年風雲的李自成、張獻忠,短短一兩年內,就被清軍一一擊敗,清軍對他們來說就是個變數。
但曆史已經發生了改變,這個變數又多了一個,朱慈烺也是另一個變數,張獻忠沒和清軍對上,反而和左良玉對上了。
張獻忠揉揉眉頭,緩和了一下心情,皺眉說道:“秀兒的大仇要緩一緩,現在我們商議一下另一件更重要的事,讓人去把老四叫回來,每天這樣騷擾似乎不是辦法,把其他人也叫來,要重新評估一下是否還要繼續攻占四川的決議。”
當晚,張獻忠召集一眾大西軍的高級將領,謀士等等,一起商議是否要繼續攻取四川的決議。
“先前和汪先生謀劃的決議有變,如今左良玉來襲,四川並不能給我們帶來安穩的發展環境,所以要重新商議一下,還要不要攻占四川!”
汪兆齡霍然站起身子,勸說道:“大西王,我們這一路走來,曆經千辛萬苦,長途跋涉方才抵達四川之地。
雖說如今局勢有所變化,但依在下之見,這四川仍是我們不二的絕佳選擇,您且看,四川四周的地形那可是天然形成的一道堅固屏障,隻需將那左良玉擊退,並重新嚴密防守住幾個關鍵的交通要道,其他各路大軍想要攻入此地,是非常艱難的!”
要知道,張獻忠決定入川發展這件事,最初便是由汪兆齡所提議並極力勸說而成的,此時此刻,他又怎會輕而易舉地推翻自己先前的主張。
“大西王,如果真要舍棄四川,那我們又該何去何從呢?”有人不禁憂心忡忡地問道。
如果離開四川的去向,張獻忠想了一下午,得出了兩條路,說道:“現在就兩條路可選。其一,向北進發,經漢中前往陝西,與李自成會師再度攜手合作;其二,則是從貴州遵義這條路線撤離四川,入雲南,避開明廷,到邊境謀求生存!”
嚴錫命則擔憂說道:“擊退左良玉,恐怕也不容易吧,今時不同往日,這一兩年來左良玉收攏各路人馬,現在左良玉部下數十萬眾,也不容小覷!”
孫可望說道:“大西王,現在不是我們想離不離開四川的問題,我大西軍將士拖家帶口,近三十萬人入川,本來想占領四川供養我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