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撥開他們三人,臉上帶著溫和的笑容說道:“你們不用這麼緊張,吳工匠是和我們一起過來的,朕相信他沒有任何惡意。”
站在前麵的吳生貴聽到這句話後,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感動之情,陛下如此信任自己,可是把他當自己人看待。
“謝陛下信任,謝陛下信任!”吳生貴說不出什麼特別漂亮的話,這幾個字就代表他真摯簡樸的感受。
朱慈烺走到前方,拿起另一把燧發槍仔細端詳著,前邊和普通火繩槍差別不大,到了擊發裝置這裏才有了改變。
火繩不見了,取代的是一個夾著一塊燧石的龍頭裝置,引藥池那裏也有了改變,還有槍托,不再是簡單的彎把手,而是設計成朱慈烺告訴他的,像二戰時可以抵肩射擊的步槍槍托,這種槍托才更適合人體工程學設計。
他把玩了一下,並對吳生貴說道:“來,給朕詳細介紹一下這燧發槍!”
吳生貴,抬了抬手中的槍,連忙恭敬地回答介紹道:“是,陛下。此槍全長三尺五寸(約1.17米),其中槍管長度為0.8米,整槍重量七斤左右。
發射16毫米的鉛彈,使用陛下傳授的方法製造的顆粒火藥,正常裝藥量下,其最遠射程可達160米,而在110米範圍內可以重傷敵人,80米內則足以擊破輕甲!”
(想了一下還是用現代的數據寫更為直觀,如果用古代的尺、步、錢、寸等單位,不換算的話,一般人也看不懂,見諒^O^)
聽到這槍有那麼好的數據,朱慈烺滿意地點點頭,非常高興,讚賞地說:“不錯,這才是一杆真正合格適合上戰場的好槍!與那些粗製濫造、僅有四五十米殺傷射程的槍械相比,這個燧發槍完全可以壓著它們打。”
一把質量正常的火繩槍,有效射程都可以達到70—100米的,絕不是一些書中說的大明火繩槍隻有四五十米的垃圾射程,那是不正常的。
明末財政崩潰,工部製造武器本就缺錢,官員還要往上貪一筆,下邊隻能降低質量交數量。
這些火槍到了士兵手中,按正常的裝藥量射擊,沒打幾下就炸膛了,士兵為了降低危險,隻能減少火藥量,威力小了,那射程自然也就變短了。
五十米最多就打兩槍就被敵人近身了,麵對氣勢洶洶的農民軍、凶狠勇猛的清軍,經常欠餉,戰意不高的明軍自然是節節敗退,後世就很多人嘲諷大明先進的火器打不過冷兵器。
朱慈烺想發展火器對抗敵人,自然要杜絕那些粗製濫造,必須要造質量好的,領先的燧發槍,現在看到如此優秀數據,他才高興萬分。
他迫不及待說道:“快,先打幾槍朕看看!”
“遵命!”
吳生貴拿起桌上放著的彈藥,這也是陛下指點做出來的定裝紙包彈藥,用特製的輕薄不易破的紙張卷成一個小紙筒,往紙筒裏麵放入一顆鉛彈,再往裏麵倒入量好的顆粒火藥,然後將口糊住,一顆定裝紙包彈就做好了。
隻見吳生貴拿起定裝彈藥,在火藥那一端用嘴一咬,將紙筒撕開,對準槍口將紙筒裏火藥全倒進去,剩下紙筒和彈丸一起塞入槍口,然後抽出通條,將彈丸頂到槍口底部。
塞回通條,抬槍,打開引藥池蓋,倒入一點點引火藥,合上,瞄準,扣動扳機,燧石彈下擊在引藥池蓋摩擦出火花,火花點燃藥池火藥,通過小孔點燃槍管裏麵的火藥。
“砰!”
遠處的人形草靶晃動了一下。
吳生貴又立即重複剛才的動作,連放三槍,竟然三槍都中靶,將那人形草靶胸口都打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