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懋第等人也都各自回自己部衙交接任務去了,其餘眾官員還會來找他們打探消息,畢竟北邊傳來的各種消息都不夠詳細,使團帶回來的消息更具參考性。
過了兩天後,朝會的日子。
使團出使在北京表現的不錯,左懋第麵對多爾袞沒有丟了大明的臉麵,守住了大明的風骨,所以朱慈烺在朝會上給他官升一級。
現在他從禮部右侍郎升到禮部左侍郎,出使時的禮部右侍郎是臨時擢升提高身份的,現在的任命才是正式,左懋第可謂是短時間內連升好幾級,成了禮部的二把手。
朱慈烺大力提拔他,也是因為左懋第的忠心是經過曆史考驗的,寧死不降清,是忠臣,要是朝堂上所有人都是忠臣,悍不畏死,大明也不會到了這個地步。
其他想眼紅的人也沒有辦法說什麼,畢竟當時正值戰亂,左懋第出使的又是大明敵對國家,搞不好就會被殺,況且他們還把坤興公主帶了回來。
封賞完之後,朱慈烺繼續道:“使團帶回來了北京的大量消息,相信你們之間都已經打探過了。
之前朕說過,要把那些降順叛明、降清叛明之人,編撰一本《貳臣傳》,將他們背主求榮的事跡寫出來,讓他們的無恥行為永受世人唾棄。
與之相對的,是《功臣傳》,此書記錄那些在北京京師保衛戰中以身殉國,和大明一起共赴國難的忠義之士,盛讚他們的大義節氣,以供世人瞻仰學習。”
《貳臣傳》是朱慈烺學清朝乾隆提出的做法,他就覺得乾隆這個想法非常好,這些貳臣背叛了自己的國家和君主,大節有虧,還能這麼安心的活在世上,實在是便宜了他們。
以往都是將這些人譴責幾句,罵罵他們可恥之類的,那就完事了,對他們造不成半點傷害。
古人看重名聲,所以朱慈烺要把他們寫進書裏,那就徹底搞臭他們,讓《貳臣傳》傳遍天下,讓他們的罵名遺臭萬年,氣死他們。
“錢謙益,這事由你禮部督辦,你們要多久能編修完?”
這個苦差事還是落在了他頭上,錢謙益內心是非常抗拒的,但無奈隻能出列答道:“啟稟陛下,這些投降的貳臣繁多,需要大量時間來整理他們的資料,修完得需要兩三年時間!”
朱慈烺不悅,必須要逼一逼他們,不滿道:“那些又不是什麼遠古前朝之人,都是崇禎朝的臣子,在場諸位臣工對他們的事跡多少有了解,整理資料還需那麼久嗎,多多詢問一些同僚說出他們的事跡,盡快編撰好。
朕給你們分工安排,你這個尚書負責《貳臣傳》,左懋第左侍郎負責《功臣傳》,限你們兩年內修完!”
這事錢謙益不想幹,朱慈烺就偏讓他幹,而且壞事就讓你錢謙益去做,你修《貳臣傳》定會被那些投降的貳臣給恨死,誰讓你曆史上就在這《貳臣傳》裏麵。
“另一件事,衍聖公和孔家先降順又降清,這事諸位說說怎麼處理?”
問完這話,朱慈烺看著眾人,等了良久都沒有人主動接話。
衍聖公降清的事情前段時間就傳開了,當時天下讀書人還沸沸揚揚鬧了一陣,不少人感覺信仰崩塌。
不過衍聖公和孔家之事有些敏感,很快讀書人紛紛默契地自我洗腦,故意忽略不去談論這事,仿佛不知道一般。
“首輔說說你的看法吧!”這種事情隻能點名。
對於孔胤植和孔家的行為,史可法也是震驚和憤怒,衍聖公和孔家是天下讀書人的楷模,平時一些齷齪事限製在曲阜眾人也不會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