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旨和信件很快讓錦衣衛八百裏加急送出,關鍵時刻還得用錦衣衛,讓禮部官員去宣旨,可不知道要到什麼時候了。
後麵幾天倒沒什麼要他特別關注的事,前麵朝會交代的事情,各部都有得忙的,朱慈烺主要就聽一下彙報,指導幾句,現在根基不穩,插手太多容易生亂。
後天又是大朝會的日子,這次朱慈烺把江北四鎮總兵都叫來述職,他登基稱帝後,還沒見過其它幾人,反正都那麼近,叫回來覲見一下自己也是必要的,他這個皇帝可不能沒有存在感。
不過大朝會前晚,朱慈烺悄悄讓人把黃得功秘密叫進宮來。
在一處偏殿內,朱慈烺坐在上首,王思恩領著一個身形壯闊的人進來,隻見他麵露威嚴肅目,雙眼目光如炬,一步步靠近,就能感受到一股凶威氣勢襲來。
黃得功也看到前麵坐著的朱慈烺,身著紅色五爪龍袍,莊嚴魏聳,有股不怒自威的壓迫感,跟記憶中以前見到的羸弱太子完全是兩個樣子。
他來到跟前十來米處,雙膝跪地參拜道:“臣黃得功,參見陛下!”
朱慈烺起身,緩步走到他麵前,將他托起,感歎說道:“靖南伯請起,想不到再見靖南伯,竟然是這樣情景,想我大明將士百萬,唯有勇衛營才是忠臣良將啊!”
“臣愧對先帝!”
聽到如此評價勇衛營,身為天子親軍,卻沒能及時勤王救駕,黃得功頓感懊悔,語氣哽咽,又再次跪下。
黃得功出身京營,後麵崇禎讓曹化淳把勇士營和四衛營合並新組建勇衛營,為天子親軍,黃得功就是那個時候被選拔加入的。
勇衛營自組建以來,剿寇戰清,屢立戰功,孫應元、周遇吉、黃得功三位主要代表人物,為大明征戰四方,忠心耿耿,前兩人都已經戰死,現在勇衛營隻剩下黃得功這一支。
現在朱慈烺說勇衛營才是大明的忠臣良將,無疑是對黃得功最大的肯定。
之前還在山東的時候,朱慈烺就派人給他送信,問黃得功的勇衛營是否還忠於大明,忠於皇帝,自己要到南京登基,如果還認同他的身份,就讓馬士英代表他們去南京迎立他這個大明儲君。
當時黃得功,高傑和劉良佐駐紮的地方歸馬士英節製,但黃得功和其他兩人不同,他是天下親軍,直屬崇禎管轄的,崇禎殉國後,朱慈烺是大明儲君,黃得功當然會效忠到朱慈烺麾下。
黃得功實力不小,他找到馬士英說了情況後,馬士英當然不傻,自然明白太子的意思,太子登基,隻有文官擁立,還是東林黨頗多的情況,當然不行。
但黃得功的政治地位還不夠資格去南京擁立,也不可能帶兵去,就由他這個節製三鎮總兵的鳳陽總督代表去。
在朝堂不能讓文官說了算,也不能東林黨一家獨大,馬士英做出選擇,得到的回報,他也由此獲得入閣的機會。
有朱慈烺自己帶來原劉澤清的軍隊,加上黃得功的支持,朱慈烺自己又是大明正統,他這個皇帝當得說話才有那麼大的份量,比原來曆史上朱由崧稱帝後的局勢好一萬多倍了。
“靖南伯的忠心,朕看在眼裏,父皇之事也是無力回天!”朱慈烺哀歎,黃得功收到勤王召令後,北京城都被攻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