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左良玉聽不聽朝廷的調令,但過程還是要的,現在左良玉還不敢公開反叛大明,大概率會接旨,但肯定會拖拖拉拉,找各種借口推遲行軍,朱慈烺也不會把希望放在這種人身上。
現在沒能力處置左良玉,朱慈烺也是打算拖著,先不去找他麻煩,反正左良玉也沒兩年可活了,曆史上他在明年攻打南京路上病死了。
到了明年的時間,朱慈烺相信自己手中也有了一支可用之兵,曆史上左良玉死後,他的軍隊就成了一盤散沙,到時候再來收拾他們。
現在還是要先解決四川的事,朱慈烺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對於圍剿張獻忠的戰爭中,朕發現一個十分不好的現象,我大明各將領之間矛盾頗多,延誤戰事,將領和督師不合,外行指導內行!
以上種種原因,導致幾次戰役都失敗,讓我大明國力日漸衰退,長此以往,我大明危已,必須要扭轉局勢,所以朕決定,封秦良玉為侯爵,總督四川一切軍政,新任四川巡撫龍文光為輔,合力共擊張賊!”
但他剛說完,史可法就反對說道:“陛下,臣反對!秦總兵雖戰功赫赫,但終究是位武將,不宜軍政集於一人。”
“臣認同首輔的話!”馬士英也附和。
“武將軍政一把抓,四川不就是變相成了秦良玉的封地嗎,這是國之禁忌,容易出現藩鎮割據之勢,如今天下戰亂不休,武將跋扈,劉、左之事不可不防!”
高宏圖說得更露骨,遠說唐朝藩鎮割據,近說劉澤清和左良玉跋扈,不聽朝廷之令。
三人沒反對給秦良玉封侯,畢竟戰亂時期,武將爵位封賞比較簡單,就說崇禎為了讓劉澤清、唐通、吳三桂等人帶兵勤王,爵位像不要錢一樣,手握大軍的總兵都給他們封了伯爵。
以秦良玉的功績,給她封侯爵也說得過去,雖然大明還沒有給女人封侯爵的先例,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他們反對武將染指文官的政務領域。
在這一點上所有文官都很有默契,文官可以軍政一體,集於一人,像各地的總督、督師等,他們都是文官,他們可以處理各地的一切軍政大事,而武將,不管他職位再高,都不能插手當地的政務,誰敢插手都會被視為有謀逆之嫌,會被文官禦史等彈劾問罪。
看到三人都反對這個決定,朱慈烺也有些頭疼,但還是解說道:“三位嚴重了,四川之事要盡快解決,必須要有一位知兵知戰的人統籌全局,而不是相互拖後腿。
大明現在風雨飄搖,還多線作戰,都是在消耗大明國運,崇禎年間,我大明軍隊在遼東,李自成和張獻忠之間來回作戰,疲於奔波,成效不大,諸位想過沒有,這是一步步在把大明拖垮!”
曆史上,明軍每次要將李自成和張獻忠鎮壓的時候,建奴那邊就會起兵犯邊,讓圍剿反賊的明軍回防遼東,而明軍走了之後,那些反賊得到喘息,又會重整旗鼓,興兵作亂。
南方軍有出關到遼東抵禦建奴,遼東軍也有入關到陝西一起幫助鎮壓叛亂,明軍多線作戰,但成效不大,結果都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