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當時製造一把質量合格的魯密銃需要五兩銀子,上下官員貪墨二兩銀子,隻剩下三兩,要用三兩銀子製造五兩的質量,那肯能不行。
魯密銃出了問題,那官員肯定不承認貪汙啦,那隻能是怪魯密銃的問題,製造難度大,成本高,造出來還那麼多問題,還不如繼續製造普通火繩槍簡單方便。
當時魯密銃在軍中普及不開來,但在個人手裏卻沒有問題,魯密銃性能優異,精心製造的,倒成了那些喜歡玩鳥銃的權貴們手裏的精品好槍。
現在朱慈烺卻要將魯密銃裝備進軍隊裏,他說道:“從現在開始,不用製造普通火繩槍了,全部製造魯密銃這種火繩槍,有沒有問題?”
“回殿下,這製造沒有問題。但是魯密銃製造時間要長一些,而且需要的銀子也更多。”
魯密銃不管是長度還是重量,都比普通火繩槍要長和重,製造難度那肯定會大一點,成本也要高一些,不過現在不是萬曆年間,魯密銃發明出來,到今年也有四十多年了,各種技術也是有點進步的。
“你大概估算一下製造一把需要多長時間和多少成本?”
吳生貴雙手比劃了一會,參考現在火繩槍的製造,得出個大概的結論,說道:“幾個熟練的工匠應該四五天能製作一把,成本大概四兩銀子左右,等製作多了熟練後成本應該會降一點。”
朱慈烺點了點頭,又問道:“有種自生火銃有沒有聽過?”
“殿下所問,可是畢懋康大人所發明的那個自生火銃?”
朱慈烺點頭。
吳生貴繼續說道:“隻是有所耳聞,聽聞畢大人所著《軍器圖說》一書中有講,但此類雜書不受歡迎,印刷數量不多,草民也沒有觀看過,那自生火銃自然也沒見過。
不過畢大人這個思路當真巧妙,如果能製造出來,克服現有火繩槍的很多缺點,火槍的地位恐怕會更上一層樓,取代刀槍成為軍隊主力!”
朱慈烺有點期待的問:“那你能造嗎?”
吳生貴趕緊下跪磕頭道:“這個草民不敢回答,隻能說有這個思路想法,具體還要試驗!”
朱慈烺心裏暗道可惜,不過也沒有辦法,他是後世之人,隻能說了解這些事情,要說製造,他也不會。
“那就先製造魯密銃吧,本宮撥十萬兩銀子給你,臨時成立軍中火器局,所有工匠優先製作魯密銃,吳生貴為火器局局長,官定五品,隻向本宮負責,和彙報工作。”
天大的餡餅砸頭上了,吳生貴聽完,頓時又跪地激動道:“臣謝太子殿下!臣定盡心竭力,絕不辜負殿下的恩情!”
“吳局長,本宮跟你說一下魯密銃的製造方麵的事情,魯密銃或者其它東西也好,不要要一個工匠從頭到尾做一把火槍了。
一把火槍,有那麼多部件,應該分攤到十幾個人身上去,比如重要的槍管製造,就由熟練的鐵匠,專門製造槍管,其它的事情不要做。其它的扳機、龍頭、槍柄等等,也分開來,每個工匠隻做一樣東西,把全部部件生產出來再組裝,這樣效率才會提高。”
朱慈烺這方法,其實就是流水線,分工作業,古代匠人製作東西,通常都是一個人或者兩個人完成,防止自己的手藝技術被人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