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的火門槍類別就不說了,就說明朝後期類的火槍,火繩槍類分支,三眼銃、迅雷銃、五雷神機、重型抬槍等,還有自生火槍(燧發槍)。

可以看出來有很多發明,到最後裝備軍隊的,卻隻有普通的火繩槍,還有三眼銃,其中三眼銃還最多。

就是因為朝廷沒錢製造,不夠重視這些科技技術,加上官員的黨爭腐敗,阻礙了這些火槍的裝備,最後就是製造簡單,最省錢的三眼銃成了明末軍中最常見的火器。

趙士禎和畢懋康作為明朝最有名的火器火槍專家,他們兩個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最得意的發明,都沒有被推廣,真不知道算是怎麼回事。

就像紅薯,玉米,土豆之類的高產作物,萬曆朝都有傳入明朝,竟然推廣不開來,明明那麼多人吃不上飯,餓死,徐光啟也向朝廷推薦過,就是沒有大規模種植。

應該就是官員不作為,忙於黨爭等政治因素,故意壓製這些,儒家文人學子看不起這些奇技淫巧,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商人地主等也聯合官員壓製高產作物推廣,不讓百姓吃飽,他們的糧食才能賣得更高。

反正在這兩個方麵,火槍被清朝掐滅發展的後續,紅薯那些高產作物倒是推廣開了,造就康乾盛世。

“既然我來到了這個時代,那麼大明朝的科技也該崛起了!”

心裏想著,朱慈烺問道:“軍中有沒有會製造火繩槍的工匠?”

“有!”

“有多少人?”

“這個……”許千總遲疑了一下,神情有些不自然地說:“木匠鐵匠加起來有一百多人!”

“也不少人!”

許千總趕緊跪下來,說道:“殿下恕罪,這是劉澤清決定的!”

朱慈烺有點無語,他大概知道這千總害怕的原因,武將收攏那麼多人,私造兵器火器,有謀反的嫌疑,還是他這個太子麵前說出來的。

不過他也沒想那麼多,明末的幾個軍閥,哪個不是自己製造兵器火器的,原本這些兵器火器屬於工部管轄的,是朝廷用來掌控軍隊的一種手段。

軍隊要損耗或換裝,需要向朝廷申請,由兵仗局或軍器局製造再下發運給你,但後麵朝廷都沒錢,哪有兵器火器製造給你,你們自己解決。

將領也沒辦法,兵器什麼的都沒有,總不能赤手空拳上戰場吧,隻得想辦法自己造,朝廷也管不了,就這樣一步一步放寬,武將也一步一步試探著朝廷的底線,朝廷對軍隊的掌控也越來越弱,以致武將逐漸坐大。

錢,糧,兵器,我的軍隊都自給自足了,不受你朝廷和兵部的控製,將領和軍隊都軍閥化,牛逼一點的軍隊將領,聽宣不聽調,左良玉就是這種軍閥代表,朝廷也拿他們沒辦法。

“帶我去工匠們工作的地方。”朱慈烺現在懶得管那些事,現在反而慶幸現在有工匠。

“是!”

許千總帶著朱慈烺一行人,來到營區一處偏僻的大院,這裏到處擺放著各種材料和雜物,是工匠們製作各種器物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