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總是喊著,我喜歡有高安全係數的冒險活動。而真正的冒險者又怎麼會去在乎係數呢?用數值來衡量的冒險對他們顯然是沒吸引力的,甚至都不能稱得上是冒險。
真正的冒險是毫不畏懼地與大自然結合,無論下一秒是生是死!
買塊土地蓋房子住
我們驅車去參觀Raphael自建的房子,他的房子位於奧克蘭北岸的Browns Bay。用他的話形容,北岸有點像是上海的浦東,是在海的對岸。
他的房子在一個小坡上,離海邊也就幾分鍾的路,還可以看到“一線”海景。雖然遠看和街上其他房子一樣,設計得時尚漂亮,但想想這房子是他自己一點點精心設計和建造出來的,頓時覺得很膜拜。
那是一塊600平方米的全副地,他蓋了一棟三層五室的房子,裏麵還有個車庫,可以停兩輛車。參觀完外觀,我們進了房間,裏麵的裝修還沒弄完,即使如此,我們還是席地而坐聊了起來。
在新西蘭經常聽人說,誰誰又自己蓋了一套房子。這讓我想到了機器貓,從大口袋掏出一個什麼機器,說蓋就平地而起一棟房子出來,供小夥伴們玩耍。雖然聽說自己蓋房的人不少,但認識的人裏Raphael還是第一個,就一個勁兒好奇地“采訪”他。原來,所謂的自己蓋房,也不是他親手畫圖紙,一磚一瓦蓋出來的,而是運作其整個過程。從買地到同建築師一起討論設計,直到實施都需要以不專業的身份參與進來。所以,隻要有耐心、有熱情,自己蓋房並非一件難事。
在新西蘭,土地所有權製度是絕對的私人所有。所以隻要侵犯私人領地、住宅,甚至柵欄、汽車道的行為,都是非法的。而反過來說,隻要是私有的土地,在獲得政府批準後,房主就可以進行土地分割,或在上麵建房子、拆改、擴建,對管道設施進行改造。說白了,隻要審批通過的,就可以隨便折騰。
Raphael首先花了45萬新西蘭元左右買了這塊地,然後找好建築師,蓋房的單價是每平方米1500新西蘭元,總建造成本是按照建築麵積算的。
其實嫌麻煩的人絕對不會選擇自己蓋房,因為整個過程要花很多的精力、財力和時間。從最開始的設計,到複雜的準備階段,都需要自己參與進來。基礎準備的工程聽起來就很繁雜,什麼設計布局、主要基點、地基水平點、挖掘討論、電路紅匣子、打樁等等。Raphael說得滔滔不絕,我們幾個早已聽得一頭霧水。
其實Raphael也是在參與的時候才了解到這些的,這就是他想要享受的過程。買一塊地,挖一個大坑,然後蓋一棟房子上去,這有點像我小時候去北戴河海邊,蓋沙土碉堡。可誰都知道,蓋房可是個大工程,雖然也是在地上挖個大坑,但那得有多少土要拉走啊。而繁雜的當然遠遠不止這些,所有的人員和設備租賃都要安排有序,什麼挖土機、卡車、打樁機、送貨、檢查木樁的工程師等。隻要一個環節有變化,所有人的時間就都要順延。在新西蘭,人們都喜歡把時間安排得嚴絲合縫,那些設備或工程師們也同時在做著其他家的活,一旦要調整起來,就很可能會形成一個全亂的局麵。
聽到這兒,我已經決定不會去買土地,挖坑蓋房子了。而Raphael卻樂此不疲,這個還沒蓋完,又惦記上了旁邊那塊地。他想再囤一塊,等這個完工再接著蓋。這哪是蓋房子啊,簡直是在玩大富翁遊戲。在他眼裏,買賣土地可以賺錢,也屬投資的一部分,蓋房子也一樣,還能享受其中的樂趣。
每個人都希望賺錢賺得快樂,但關鍵在於我們是否能做到心裏本身就是充滿熱情欣然地去做這件事的,而並非本著要賺錢的出發點。
很多人都認為,追求理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往往永遠貧窮,因此“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但誰又敢肯定地說,那些富足的理想不能“變現”呢?往往財富上的成功,都是基於最初那十足的熱情,它可以把理想豐滿到爆,那時的現實也就不會骨感了。如果出發點是賺錢,那還沒出發,我們就已經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