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巾之亂 第五章 三人(1 / 2)

當晉陽的一幹名流們正在為蔡邕接風洗塵的時候,呂布卻站在軍營裏看著手下兩員小將比武,沒有一點參與之心。其實所謂名士風流這一類事物從來都是呂布心中排斥的東西,之所以讀書那也是因為自己心中實在是充滿了對書中知識道理的渴望,卻絕不是為了求名求利,在呂布樸素而又簡單的頭腦中,一向是排斥那種浮華奢侈的場合的。

在呂布看來,讀書就僅僅是自己的愛好而已,既然是愛好,就無所謂底下不底下,向自己的妻子求問又怎麼了,本身自己不識,妻子必然是自己心中最信任的人。不問她還能問誰,在他心中根本就沒有那種尊卑等級的觀念,更沒有虛榮臉麵這類的東西。

因此即使明知道周圍有很多人對自己向嚴娟求學頗為看不慣,甚至以此為恥。他卻也不會有絲毫在意,別人的是別人的,自己的是自己的,呂布既不會卻強求幹涉別人的看法,卻也絕不會因為別人的看法而改變自己的行為。

至於今天的晚宴,想想就知道到底是怎麼回事。不過是一群浮華浪子聚在一起的一次聚合而已,互相吹捧,清談玄虛,那絕不是自己應該所在的場合,更何況自己去了說不定還會有很多人會很不滿意。

所以看著兩位幕僚渴望之極的眼神,呂布卻毫不猶豫的就拒絕了同去相見蔡邕的邀請,轉而來到軍營做事,正值營中兩位小將無事,互相爭強好勝,索性就留在這裏考校指點一番。

空地上掰開架子的正是張遼和趙雲兩人。

張遼此時已是十六七歲,身子雖還未張全,卻已是初步顯露出日後的猛將風範,身子已有近八尺高,虎背熊腰,壯碩之極,濃眉大眼的臉頰上盡是絨絨的短須,可見日後的一臉絡腮胡子是跑不了了。

鮮卑大戰後,張氏便被呂布派高順領軍剿平,張遼和張成二人在戰場上叛變,將張氏一幹精英人物一網打盡後,盡數梟首獻於高順馬前。隨後,作為親手殺死眭固的罪魁禍首之一,張成當場自盡而死。此舉最終保住了馬邑張氏一門的元氣。

當高順將張氏族人近千老少押運到呂布座前後,呂布大手一揮,除了張氏當日參與叛變的主要骨幹弟子之外,其餘的全部判為流放,而所謂流放就是流放在雁門關了,對張氏子弟來說本就是從軍也沒什麼不同,隻是當年在雁門郡一家獨大的馬邑張氏現在已經淪落為隻有在呂布的羽翼下才能夠好好過活的附屬部族了。

因此,張遼就變成呂布麾下的一員待罪小兵。

而趙雲,現在卻已經長成,三四年在大漢朝最為戰鬥頻繁的邊軍中的服役生涯,讓趙雲身上曾經的稚嫩輕狂已經全然不見,取而代之的是老辣沉穩。一雙眸子寒星閃閃,充滿著冷酷和自信。

此時軍中,當日尚且稚嫩的趙雲趙子龍已經實實在在算是呂布之下的第一戰將了,昔日還能與其一較身手的張燕現在已經完全遞不上招去,眼下在所有的戰將裏,唯一還能對趙雲構成一定威脅的便是眼前這昔日雁門乳虎,如今的待罪親兵,張遼張文遠了。

場中兩人顯然對陣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互相之間的套路已經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繞著場子盤桓數圈,卻仍是找不到出手的機會。但兩人都不是魯莽之輩,眼中死死地盯住對方,仍然很有耐心的對峙。

突然,趙雲腳下碰到一個石子,腳步突然一虛。

立時聽見“哇呀”一聲巨喝,張遼抓住這個一個力劈華山,當頭劈砍了下來,勁風四射,飛沙走石,場中氣勢陡升,一場龍爭虎鬥終於開場。

腳步一虛,立時便影響架子,架子撐不住,力便使不上,自然是不敢硬接,趙雲借著勢子錯步一滑,已是讓開了張遼的大刀。

這邊張遼得理不讓人,刀頭還未落地,上步弓身,借用腰力一轉,這刀頭便像靈蛇一般,自下轉上,成了一副斜挑之勢。

趙雲一步錯步步錯,還未站穩,刀光如影隨形,又向自己的肩頭削來。隻得再退。

張遼搶得先機,立時如下山猛虎一般,怒眼圓睜,渾身血脈突出,一刀接著一刀,砍削挑掃,各種刀法層出不窮,將一把丈四尺長的大刀使成一片潑水似地刀光,圍著中間閃躲的趙雲上下翻滾,幾乎人影便看不見了。

而趙雲看似危險,被成片刀光圍追堵截,叮叮當當亂響,每次都是在毫發之際,方才擋住,但其實細心人終會發現,趙雲的亮銀龍膽槍尖舞成無數朵爆開的梅花,每一點都點在刀光的最不得力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