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塞起風雲 第八十九章 鐵與血(1 / 2)

北風呼嘯,吹得天邊的雲彩如絲般纖細,山川原野上,到處是一片灰暗景象。

定襄城下,罡風烈烈,大旗飛揚,漢胡兩方龐大的陣勢相對而立,天地一片肅殺。

丁原頂盔帶甲,大咧咧坐在城樓之上,俯視城下戰場,旁邊是眾多參謀佐官,行令旗牌,皆環侍左右,身後無數高大旗幟林立。更有數十大鼓排成一溜,上百赤膊大漢紅巾包頭,手持粗大鼓槌,沉聲屏氣,隻待丁原一聲令下。

對麵的鮮卑大陣,也早已陣列整齊,數萬精騎、重步圍繞著大陣中鮮卑大漢檀石槐的黃金大帳,高達十三節的王帳大旄高高立起,大旄之下,檀石槐單手高舉,然後緩緩落下指向前方。

嗚————嗚————嗚————連著三聲悠長的牛角聲響起,頓時鮮卑大陣如潮水般開始湧動,前排從中間向兩邊分出兩隻精騎,一左一右分散開來。正中現出一個巨大的步兵方陣,這方陣全身重甲,手持長斧大刀狼牙棒等重兵器,大踏步向前開來,行走之間嘩嘩嘩的甲片碰撞摩擦聲音不斷,彙成一片巨大的攝人心魄的聲響來。

重甲步兵!這就是檀石槐窮盡鮮卑人的人力物力嘔心瀝血打造出來的重甲步兵!整個大鮮卑一百多萬人,隻選出一萬兩千餘人。其中六千餘人分給三路大軍,自己中軍帳前隻得這六千餘人。

便是如此,這規模已經超出了對麵丁原北伐軍中的人數,丁原手中滿打滿算隻有兩千。所以這六千重步兵成規模一步步鎮定自若的走上前來,便如無數的野牛奔騰,整個大地都開始震動,帶給對麵漢軍沉甸甸的壓力。

兩側的輕騎已經繞開一個大圓,從兩邊欺了上來,無數的馬蹄聲音落下,隆隆聲響,震得漢軍中都是心驚膽戰。

丁原猛的從座中立起,雙目睜得溜圓看著前方,大手一揮,立時便有前方令旗搖動,身後的大鼓馬上咚咚咚咚敲響起來,漢軍也開始熱血沸騰起來。

隨著鼓聲令旗,漢軍大陣一陣湧動,四麵散開,後方各個弩陣弓箭手方陣都開始上弦準備。

不過兩裏地距離疏忽而過,鮮卑輕騎眨眼間就到了一箭之地,隨著首領一聲令下,胡騎們口中吆喝連聲,紛紛換上了各種角弓騎弓。

而迎麵迎上來的,是漢軍弓箭手們潑天蓋地而來的一陣箭雨,嗖嗖嗖箭雨聲中,無數胡騎一聲不吭的倒下,立時化為馬蹄之下的一灘肉泥,騎陣頓時變得稀疏了不少,便是如此,胡兒們仍然是睜大著眼睛,咬緊著鋼牙衝上前去。

眼看著這一波胡騎勇悍,弩陣發怒了,隻聽大陣之後嗡嗡嗡連聲,登時前陣的漢軍隻感覺眼前上方天空一黑,一大片的長矛短弩以電光般的急速,眨眼間紮進胡騎陣中,胡兒們連著身下馬匹,立時便被這迎麵而來的要命長矛穿過,向後倒飛,而長矛之勢卻一絲不減,繼續向前直行,直穿越了六七人馬才罷。又有角度傾斜的長矛則是直接將人馬釘在地上,就像在奔騰的大河中紮進一根中流砥柱,霎時間將來不及躲避的身後胡兒一一撞死在這身前。

輕騎的陣型頓時有些混亂,有些維持不住的感覺。

檀石槐看罷,點了點頭,揮手令這一波輕騎退下,立時兩隻輕騎如奉大赦,撒開腿逃命一般退去。

檀石槐這兩隻四千輕騎其實隻是為了試探丁原的戰術安排,現在一看弓弩陣型,頓時心中大定。

搖手再揮,大陣立時又動,先是跑出四隻輕騎在前,繞著大彎,向漢軍撲去,後麵則是緊跟著兩隻全身黑黝黝全是重甲的重騎兵來!

這重甲騎兵就是檀石槐縱橫草原從未一敗的王帳親軍!騎軍中的老卒都是大草原上從各部千裏萬裏投奔檀石槐大汗而來的勇士,跟著檀石槐東征西討數十年威名赫赫的百戰精兵。

到如今雙方已經絕招盡出,整個陣戰的思路也已經清晰了然。

漢軍就是傳統的弓弩長矛車兵大陣,立在最前方的是長矛兵,一旦碰到敵軍輕騎衝鋒,長矛方陣立時便會回退到第二排的兩排車兵大陣之後,和箱車合為一體,抵擋敵軍的衝鋒。後麵是弓箭手大陣,負責近程的遮蓋型快速打擊,在後麵被眾軍圍在中間的是弩手和弩車大陣,負責遠程的毀滅型遮斷打擊。由於大軍後勤無力,騎兵也幾乎消耗殆盡,目前丁原隻能擺出這樣中規中矩的傳統大陣依托城牆來對抗檀石槐。

檀石槐則不然,他已經多出了許多選擇,不僅有新訓練出的重步兵方陣,他還有一隻精幹之極的重騎兵。所以他的戰略是以輕騎兵騷擾射擊擾亂敵陣,以重騎兵突擊兩翼漢軍的薄弱部位,再以重步兵對付被衝垮了的漢軍大陣,摧枯拉朽一舉定鼎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