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曉嵐推辭不過,隻好收了,並贈送魯璠正宗新版的《石頭記》兩套,紀曉嵐說:“《石頭記》乃當今奇書,但被一些有眼無珠者視為淫書,幾乎焚毀。吾費盡心思,在太後老佛爺的支持下,才將它刻印出版。所需銀子一萬有餘,不得已挪用了編寫《四庫全書》的版費,時下正為銀子發愁呢。你的捐助救了我,也救了傳世傑作,功不可沒。曹翁若九泉有知,也一定感激您的功德!”
出了紫禁城,魯璠與紀曉嵐拱手道別。回到館驛,他向眾人講了麵見皇上的經過,並說認識了紀曉嵐,還參觀了紫禁城。眾人皆感歎唏噓不已。
第二天魯璠帶著魯智、周魯達、魯西等人參觀了天壇,北海九龍壁,最後上了景山。站在景山頂上,將紫禁城看得一清二楚。紫禁城紅牆金瓦,威嚴壯麗,城牆寬闊,護城河波光閃閃。魯西感慨地對魯璠說:“總兵大人,回到連城我們也模仿皇宮,重新修建土司衙門,將大通河水引入護城河……”魯璠瞪了他一眼說:“還不閉口,難道土司還想與皇帝比闊嗎?你不想活了。”魯西嚇得吐了一下舌頭,再不說話。
走到半山腰處,遇到一棵歪脖子樹,樹上掛一個木牌,上寫:“崇禎皇帝吊死於此樹”九個大字。魯璠用手拍著樹幹說:“朱元璋不識字,卻奪得天下;崇禎皇帝文墨很高,卻失了天下,可見腐敗之風足可滅國。但願吾皇能整頓吏治,再懲貪官,固我邦國。”
魯智接口說:“崇禎是明朝皇帝中最勤政者之一,但是明朝末期官場十分腐敗,東廠、閹黨接連作亂,殘害忠良,壓迫百姓,從而激起闖王起義,內憂外患,積重難返,國家焉能不亡。若大清再不殺幾批貪官,我看危險!”魯璠擺了擺手,魯智趕忙將話收了回去。大家下了山,回到館驛休息。
魯璠在京兩個月,先後遊了北京最大的喇嘛廟——雍和宮,還有白塔寺,香山寺,大鍾寺。也曾到圓明園的維修工地去找和珅,但門吏十分高傲。魯璠給了銀子,門吏才去通報和珅。不一會門吏回來說:“和大人正在陪皇上參觀圓明園,回話說讓你先回館驛,他改日再來看望。”魯璠隻好回去。
過了幾天,仍不見和珅的影子。魯璠不死心,又帶魯達、魯智去拜訪和珅。到了和府大門口,管家劉全說:“和大人已是國家一品中堂,無暇接見山鄉土司,你們還是早早回去吧,別耽誤了工夫。”魯璠捧出熊皮兩張,熊膽兩顆,幹熊掌兩副對劉全說:“這是家鄉特產,幾年前和大人跟我要的,希望劉爺轉呈和大人,就說故人魯璠拜見。”劉全聽了輕蔑地哈哈一笑說:“什麼,什麼?和中堂會向鄉下人要東西?真是稀罕!不是見你一片誠心,早將你趕了出去。”
魯璠趕忙解釋說:“當年和大人讓我到京城時,一定要來見他的,還望劉爺通報。”劉全眼睛一瞪說:“當年是當年,現在是現在。一句玩笑話,你還當真了?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也。現在和大人是一品中堂,萬歲爺的寵臣,國之棟梁。皇上每天都有許多大事要和爺拿主意,他老人家還能顧得上你嗎?真是鄉下人的見識,給個棒槌就當針(真)。趕快走吧,別在這兒礙手礙腳的。”
至此魯璠方才明白和珅最喜歡攀高結貴,他的心思隻在皇上一人身上,什麼故人朋友,早已被他忘記。正像劉全說的此一時,彼一時也。魯璠微微一笑,心想:一個人變起來咋這麼快呢?看來當年的和珅已不複存在了。想到此處,他搖了搖頭,隻好悶悶不樂地往回走。
魯璠在京又是一月,他走遍了大街小巷,看了見所未見的景物,聽了聞所未聞的奇事。臨離京時還未見阿桂回京,便給阿桂修書一封,講了在和府吃閉門羹的經過,並將所帶禮物留於阿府。之後他又向紀曉嵐辭行,紀曉嵐熱情接待,並為魯璠餞行。魯璠解下自己所佩的精致腰刀贈與紀曉嵐,作為紀念。
魯璠心中有氣,向紀曉嵐講了當年他與和珅的友誼,以及和珅的臨別之言。今天他自食其言,難道甘當王八不成?紀曉嵐趕忙製止說:“切勿亂言。和珅時下權傾朝野,深得聖心。他的黨羽爪牙遍布京城與各省,一不小心,就有殺頭之險。時下最低沒有十萬、幾十萬的禮物,休想見他一麵。此公愛財如命,最近又信道士之言,在他家後花園的假山上安置兩個大缸,他每天早起,從院中的池塘內舀兩碗水,倒往缸中,表示財源滾滾來之意。他家花園的假山、亭子大多像蝙蝠形狀,取蝙蝠蝙蝠,偏偏來福之意。時下他身邊美女如雲,又盯著全國的奇珍異寶,結交皇親國戚,你還自以為是什麼故人呢。”魯璠說:“想不到當年靠反貪起家的和珅,今日競成為巨貪,真是難以置信。”紀曉嵐說:“什麼難以置信,他骨子裏原本就有一股邪氣,當年有阿桂約束,他不敢翻天。如今他權傾朝野,連皇宮的寶貝他都敢偷,他還稀罕你的什麼熊皮、熊膽?如今他把桂中堂都不放在眼裏,何況你魯土司?我奉勸老兄一句,既然巴結不上,就別惹他,連我和羅鍋子劉墉都鬥他不過,你能惹得起嗎?今後你忘掉他,隻當從未見過此君。否則說三道四,言多必失,反而自招其禍。”魯璠聽了,感激紀曉嵐的金玉良言,遂拱手道別(不知是魯璠與紀曉嵐有緣的原因,還是冥冥中鬼使神差,天作巧合,一百八十年後,為了躲避戰爭硝煙,《四庫全書》的一部分曾被政府從東北運到廿肅連城魯土司衙門珍藏了十幾年。嗟呼奇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