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部落紛爭(1)(1 / 3)

5.位置

地理環境是悲壯曆史的舞台和背景,大山大江是孕育神話傳說的母體。這裏的每一段曆史,演繹著傳奇式的人物和跌宕起伏的事件;這裏的每一條河,每一座山,都籠罩在神秘怪誕的傳說中。

這塊土地,位於青藏高原的腹地,與西藏交界,與四川康巴毗鄰,與新疆接壤,端臥在三大藏地的中心。

這裏是藏王鬆讚幹布曾經征戰的疆場,又是史詩中的英雄人物格薩爾王那位美貌絕倫的王妃珠姆的故鄉,自然留下了許多動人的傳說和他們征戰的足跡。佳麗們的豔影在人們的口談中越發妖嬈。還有大唐時,文成公主進藏駐足此地,也留下了許多動聽的曆史傳說和人文遺跡。金成公主進藏時再一次踏上了這塊土地。這裏常遭兵燹之災,乃兵家必爭之地,戰事不斷,也把這兒的人磨煉得剽悍、好鬥、勇猛善戰,麵對險境無所畏懼。

上世紀初,噶廈政府、西康,還有對此地覬覦已久的馬麒,這三方輪番登場,使這塊土地常處在動蕩之中,沒有安寧之日,紛爭不斷,狼煙四起,生靈塗炭,百姓遭殃。

早些時候,噶廈政府在康巴地區分封了四大藏王——昂欠王、拉鬥王、德格王、冷存王,以宗教統治來達到實際的領導。各派佛教寺院寺主由拉薩宗教上層委派任命,那種關係就像老人與兒輩們血脈相連,割舍不斷。比如說吧,1896年在反擊英軍入侵拉薩的戰鬥中,康巴人的援軍驍勇善戰,把英軍二千人的遠征軍全部消滅在拉薩市。唯一逃脫的傳令兵在寫給英國女王的書麵報告中說:在喜馬拉雅山的北麓,有世界上最強悍的民族,善於短兵格鬥,而且是最富有的。他們用奶油(酥油)包和羊毛捆做成堡壘,不斷滾動進行近戰,使我大英帝國的現代武器失去了威力。其中提到的奶油包和羊毛捆,就是康巴人運上去的。我的外公作為康巴援軍曾參加了那次的拉薩巷戰。他帶回來的戰利品是幾枚小銀幣,銀幣上有維多裏亞女王的頭像。小時候,外婆縫在我的衣服上做紐扣。

外公常講起這段往事,那得意的神情不必說,每當我撲進他寬闊的懷抱裏聽他講紅頭發綠眼睛的英國兵時,能感覺到那洪亮的聲音是從胸膛裏蹦出的,看著外公說到動情處,隨下頜抖動的胡須,就知道他的感觸多麼深,以參加過那次戰鬥為榮。標榜他作為康巴漢子的勇敢,是他終身最得意的談資。

因為這次拉薩巷戰中,康巴人表現勇猛智慧,拉薩人對康巴人另眼相看。據說達賴和班禪有指令,要優待在拉薩的康巴人。

我的外公很有親和力,也很健談,擅長講故事,人們常圍著他想聽到有趣的事,打探一些信息,或對一些問題產生疑惑時找到外公,尋求答案。好多我未出生前發生的事都是從他的故事中聽來的。

不論是夏季的驕陽還是寒冷冬天的暖陽裏。外公的故事總是被陽光熏暖,發酵,使人們癡醉在他的故事裏。我常常坐在外公的膝頭,聆聽他繪聲繪色的故事。他的嘴巴是故事的口袋,諢號叫“卡貝扣給”。(卡貝,故事;扣給,口袋)

可我天真地認為,外公的胡子裏藏著講不完的故事,經常是趁其不備。揪他的胡子,總覺得揪一把,故事從胡子裏捋出一把來。好多事情得益於外公的講述,至此我可以把它們連成故事講述。

一次,外公背著我轉對麵的大山。

“諾布,這是座神山,轉山要從左到右按順時針方向轉,記住。你想知道這座山為什麼是神山嗎?外公給你講一段吧。”

我興奮得忙從外公的背上滑下來,牽上他的手,聽他講:

“很早以前,這座山不存在,這裏是一塊平坦地,顯普菩薩在巡遊名山時,法眼望到綠草如茵鮮花怒放的殊景,騎著他的寶騎大象駕臨,來點化,顯普菩薩沉醉於其美景,大象看到有一孔地眼,冒著一縷幽幽的青煙,嫋嫋升上天空,大象很有靈性,預感到危險的存在,嗅出這股青煙,是禍害生靈的毒氣,為了顯普菩薩和眾生,大象毫不猶豫地臥在了地眼上,用它的肚腩堵住了青煙,它坐化成這座山。你看,整個山形,像不像是一個大象臥睡的姿態,那是象頭,那是象身,還有這是象尾。”

依照外公的指點,我似乎看出這山確實像一頭臥象。

我與外公繞著這山轉了三圈,外公的故事一個接著一個,都是關於四周山的傳說。除了神話傳說,外公還講述曆史事件。隻要是跨越了今天的事。在外公口裏都是故事。

回來的路上,外公指著東麵山頭的殘壁斷垣說:

“諾布,看見了嗎?山頭的矮牆,是碉堡的遺址,你想聽外公給你講嗎?”

一聽是碉堡,我的好奇心提起了我立馬吊住外公的脖子,祈求道:

“想聽,想聽,你快講啊!”

外公坐在土坎上,把我放在他的膝頭上,又開始下一輪的講述。

那是1913年,北洋政府時,就是銀元上鑄有頭像的那個老爺,他當皇帝時,出了一件怪事。

我們這地方直屬甘肅管轄,當時還沒有青海省,隻有西寧縣。這地方領屬權模糊鬆懈,周邊的虎狼都有咬一口抑或吃到口的野心。有一年,北洋政府的一位駐藏大臣,取道昌都去拉薩,經過這兒時,碰上甘肅和西康爭奪這地方。甘肅向上呈報這地方時譯成一種地名,而那位駐藏大臣上報此地名時,又譯成另一種地名,因譯音不同,引出了事端,鬧出一段笑話。顢頇無識的袁世凱竟作出了把同一地方歸西康和甘肅的批複。就像把一個女兒許配給了兩家人,這兩家為娶到媳婦,打得不可開交。當時還屬甘肅的西寧宣尉使馬麒乘此機會派兵進駐,與西康軍各執一詞。1914年北洋政府為了解決爭端,派了勘界團到實地調查,才平息了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