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打昌邑的失敗,讓劉邦有了一種挫敗感。他也意識到了,自己改變路線是一個錯誤的決定。此時秦軍的戰鬥力依然不可小視,在項羽麵前他們不堪一擊,但在我麵前他們仍然是鐵板一塊。
劉邦的聰明之處就在於他腦子活,不等到南牆邊上就拐彎了!你昌邑不是難啃嗎,我沒那好牙口,我換點軟和的吃。條條大道通鹹陽,我換條道不就完事了嗎!
不過,以現在的地理位置來看,無論是函穀關還是武關,高陽邑都是他的必經之路。從高陽邑出來,就是一條岔道。如果取洛陽就會到達函穀關,取陽城這條路就可直奔武關。
為此劉邦繞過了昌邑,直接向高陽邑進發。在途經高陽邑的時候,遇到了他人生中另一個重要的人——酈食其。
酈食其是個儒生,但為人狂放,縱酒無度,人稱高陽酒徒。不過,在大秦朝法家占主導地位的情勢下,酈食其注定不能得到重用。所以,酈食其在高陽邑的地位那就是個看門的大爺。這個名稱確實沒錯,因為這個時候酈食其已經60歲了。別說那個時候沒有退休這個說法,就是現在也看門的大爺那也十分常見。
別看酈食其地位不高,但是縣裏的縣吏什麼的可從來不敢拿他當看門的來看。有才學不說,那麼大歲數了,喝多了罵你你能打他還是怎麼的,真打了,倒地上就訛你。當然,酈食其不是那人,人家是有理想有抱負的。雖說60歲了吧,但人家那也是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當天下群雄並起的時候,酈食其也惦記著幹一番大事。但是,酈食其自忖不是當頭的料,這輩子隻能給人家出出主意當個謀士啥的了。
高陽邑隸屬陳留,陳留隸屬三川郡,那也是交通要道,所以各路諸侯到過高陽邑的不少。但是,酈食其挨個品評了一番,都不是成大事的人,器量小,拘泥於繁文縟節,就願意聽好聽的。
劉邦到達高陽邑的時候,酈食其動心了。他聽說劉邦這個人雖說傲慢看不起人,但是這個人富有遠見,有遠見的人往往不拘小節,而且有容人之度。
酈食其就動了想投奔劉邦的念頭,但是自己找上門去多沒麵子啊。咱不說讓他來請吧,起碼也得約見一下啊!正好酈食其鄰居家的孩子在劉邦手下當騎士,酈食其就對他說,你幫我引薦一下劉邦唄!
鄰居家孩子一聽,聽人勸吃飽飯!劉邦那人沒文化,就討厭你們這群臭知識分子。那前有幾個有文化的儒生去投奔他,他往人家帽子裏撒尿。你瞅瞅這啥人啊,整個一無賴嗎!
酈食其說,沒事,你就和劉邦說,我家鄰居啊,人家都叫他狂生,但這個老頭其實一點都不狂!
騎士回去之後就把話和劉邦說了,劉邦一聽,又是個犬儒,見見也無妨,不行我就罵你!
等到劉邦到了高陽旅社的時候,就派人把酈食其找來了。酈食其進來的時候,劉邦正在那洗腳呢,兩個女人伺候著,至於是不是單純洗腳那就不好說了,以劉邦的人品,那是啥事都能幹出來。見酈食其進來,劉邦就坐在那拱了拱手,依然叉著個腿。古人特講究禮節,尤其儒生講究的是周禮,劉邦如此做派,那是典型的傲慢無禮,根本就沒拿你當根蔥。
酈食其見此自然很不高興,拉著臉對劉邦說,你是想幫著秦朝打諸侯呢,還是想和諸侯一起打秦朝呢?
劉邦一聽怒了,你個臭知識分子,嘴咋那麼臭呢,早晨刷牙沒?我要是想幫著秦朝打諸侯到這來幹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