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是否真的告密,至今曆史學家還聚訟不已,但百年來民間輿論傾向於是老袁告的密。今天我們做事後諸葛亮,替袁世凱出出主意,當時他不告密,把寶押在光緒身上如何?成了他不會是首功大臣,光緒大半會認為功勞首先是出主意搞部署的帝王師康南海,其次是冒死做說客的譚嗣同,而且向母後逼宮,光緒是要背“不孝”罪名的,沒準老袁成了明代在朱元璋授意下害死小明王的廖永忠,事成之後被皇帝找個理由滅了口。而且政變的風險也極大,慈禧掌握了絕對的權力,榮祿等一幫能臣幹將早就對這些光緒身邊的“憤青”以及帶兵的袁世凱有了提防,很有可能出師未捷身先死。而投靠經營朝廷多年、親信遍布各衙門的慈禧,保險係數大多了。這神仙打架,很容易殃及旁邊的小鬼。
當然,袁世凱選擇投靠慈禧是躲過了初一,可留下了躲不過十五的禍患,有一天老佛爺死了,光緒大權在握,他肯定要掉腦袋。可是與其馬上招滅門之災,不如多活一天是一天,多活一年是一年,以後的事情便騎驢看唱本——走著瞧,沒準會有變數。果然,老袁押對了,不知是天意還是人為,光緒和慈禧幾乎同一天死去,老袁躲過了一劫。盡管攝政王載灃也有殺袁之意,可是畢竟不如光緒等人對老袁恨得咬牙切齒,袁世凱便效法明代的同宗,不是裝瘋而是裝病、作秀,躲到河南安陽裝成一個不問世事的洹上漁翁。最後武昌之變後,出來收拾殘局,搞“兩頭敲”的買賣,在皇室和革命黨中討價還價,當了大總統,還過了一把八十三天的皇帝癮。
其實,在那樣的時代,官場上幾乎每個人都得多多少少學會兩位袁大人那樣走鋼絲的本領,否則會死得很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