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章 一個開拓型的現實主義作家(2)(3 / 3)

四、創作成果及創作定位。

正像杜甫在《春日憶李白》詩中所寫的:“清新庚開府,俊逸鮑參軍。”在長期的創作實踐和艱苦的求索中,林繼宗逐漸形成了鮮明的創作理念和獨特的創作風格,並結出了豐碩的創作成果。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林繼宗曾獲得全國海洋文學獎,全國征文大賽散文金獎、特等獎、一等獎、詩歌優秀獎、全國交通係統優秀小說獎、優秀散文獎、優秀詩歌獎,秦牧散文獎,廣東優秀報告文學獎以及偉南文學獎、桑梓文學獎、汕頭文藝獎等37個文學獎項。傳略被收入多部中、外文學家傳集。

鑒於林繼宗豐碩的創作成果以及在潮汕文壇上的重要影響,從1985年起他就任第一、二、三屆作家協會副主席,2003年他被推選為汕頭市第四屆作家協會主席,並被增補為廣東省作協理事,2003年還加入了中國作家協會。

十多年來,雖然文壇上出現過一些庸俗浮躁、急功近利的現象,但林繼宗卻像咬定青山的竹子,始終堅持著現實主義的創作方向,堅持創作屬於自己的作品,堅持對人生的思考與探索,抒發自己的情感與心聲。

他不回避尖銳複雜的社會矛盾,也敢於觸及意識形態領域中激烈的衝突和鬥爭。表現出一個現實主義作家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針砭時弊的非凡勇氣。這使他的作品不同於小資題材的低吟淺唱,也沒有像一些隻瞄準市場效益的作家那樣熱衷於進行低級而庸俗的鋪陳和展示,而是充滿了沉重的力度和感人的魅力,如在《老姑娘的苦衷》中,他就借助於主人公的婚姻悲劇,對極左路線對人們的戕害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鞭撻,因而也引導人們對社會和人生作出嚴肅的思考。他寫的雖然是兒女婚姻的尋常題材,卻表現了極其嚴肅的主題。

在中篇小說《晚春》中,作者則提示了兩代人道德觀念的劇烈碰撞,展現了社會轉型期間人們價值觀念所麵臨的抉擇和嚴峻的挑戰。

於近期推出的短篇力作《那是犯罪嗎》則更是以敏銳的洞察力表現出某種社會習慣勢力對法律的幹預,迫使人們對中國法製建設中的種種痼疾進行深入的反思。該篇作品還給人們的審美心理和欣賞習慣帶來了強烈的衝擊,使讀者不但從這些活生生的現實題材中感受到時代生活的氣息,同時也從作品別具一格的嶄新形式中窺見了現實主義小說發展的曙光。對社會問題的熱切關注和對人生真諦的深入思考正是林繼宗文學創作一以貫之的母題。

也許人們還記得九十年代初期發生在台灣文學界的這樣一件事:被關押在台北監獄中名列台灣社會十大殺手的某死囚在執行死刑之前突然提出要與素昧平生的作家林清玄見麵,情願把生命中最後無可估價的寶貴時光讓給了一個陌生的作家。當看守人員問及此舉的原因時,他直言不諱地說道:“我在關押期間幾乎讀完了林清玄的所有著作,要是能夠早一天看到這些書,我就不會走上殺人犯罪的道路了。”這件事不僅在台灣文學界引起轟動,而且也震驚了世界文壇。

一個作家的作品要是能夠讓一個窮凶極惡的歹徒棄暗投明、悔過自新,那麼這個作家的創作及其作品將能夠超越時空的界限而獲得永恒的生命力。他的作品必將在升華和淨化人類的靈魂中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今天,當我們閱讀潮籍作家林繼宗這些充滿情感力度、閃爍著思想光輝的作品時,我們同樣會因蘊含在作品中的那種真摯而美好的感情而時時發出強烈的共鳴,更會因熔鑄於字裏行間那種深邃而精辟的思想而常常獲得啟迪。

林繼宗一係列的作品,將對於豐富人類的文化寶庫、淨化人們的精神家園產生巨大的作用。而他那體現在作品中的別開生麵的藝術形式和獨特的表現手法以及他那大膽創新的探索精神,無疑又為當代的文學界提供了重要的借鑒,為推動文學的改革和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林繼宗以其卓越的創作成就,創造性地發展了現實主義。因此,可以這樣說,林繼宗不愧為一位開拓型的現實主義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