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子夫自打大哥去世之後,心緒不佳,好在劉徹許是對她膩煩了,上次之後再未來過。不過總算將殺人凶手繩之以法,能稍稍慰藉兄長在天之靈。現在其餘家人還能平安,好歹能睡個安穩覺了。至於失寵一事,漪瀾殿的宮人比她更憂慮。
自己若不是能未卜先知,恐怕也會為此攪擾心神,無寵妃嬪在宮裏日子可不好過,但再難過也好過陌上百姓,她總歸是被錦衣玉食養著的。不過話又說回來,能入宮為妃的都是萬裏挑一的美人,自負美貌又得過君王垂青,哪能對人生沒有期許。誰又能甘心將此生這般斷送,埋沒宮中。
衛子夫還能這般氣定神閑,無非仗著知道自己能給劉徹生個他心心念念的兒子,自己弟弟將來能成為擊敗匈奴的大將軍罷了。
即便此生生育不了長子,起碼已經知道自己在生育上隨了母親衛媼,豐饒多產不愁無子女。不是長子還能隨兒子早早之國去封地當王太後,就如那江都王生母程姬便是去了自己大兒子封地魯國當魯國王太後,日子不要太好過。
若是隻有女兒,漢室公主即便不是每一個都能像大長公主一樣在朝堂上施加影響,也都食湯沐邑,嫁與列侯。再加上自己弟弟和外甥的功勞,哪怕劉徹自此厭棄她,便是沒有生育,她怎麼也不至於在宮中淪落到落魄淒慘地步。
這些日子裏她哀悼兄長,時不時思憶起入宮前一家人相濡以沫的日子,最後不得不承認雖然她很思念姐姐弟弟,但如今是再也不想過曾經那樣貧苦艱辛的生活了。
雖說她們一家在府中已經比那些底層雜役好很多了,吃飽穿暖,做的是隨從、婢女、歌伎、馬奴。可大姐睜開眼便要辛苦紡織勞作,大哥二姐作為隨從和奴婢必須時時刻刻伺候在主人身邊,衛青小小年紀半夜還得起來喂馬,自己更是宴席間取樂的玩意,隨時能被主人家送出去,處處身不由己。
如今還算是被賣了個好價錢,她猜想侯府裏自己昔日的夥伴們都羨慕她這番造化。所以在倚華試圖安慰她的時候,衛子夫笑著和她說自己的往事。
“如今的日子已經是從前想都不敢想的了,人心不足,可再怎麼樣也不能忘記自己的來處。”衛子夫和她聊完,好奇起倚華的來曆,選入宮的家人子都是身家清白的平民,幾乎都是目不識丁的農家女,就是太後身邊的侍女大多也是入宮後得了娘娘賞識才叫人教導學習念書的。而倚華的才學是入宮前便掌握的,這在宮中可不常見。
“奴婢父母是魯國人,父親曾經師從申培公,隨同門禦史大夫趙綰大人前去長安,做了趙大人的門客。後來趙大人入獄,父親設法營救無果反被下獄,為不牽連家人和趙大人一樣在牢中自盡。母親本就有病在身,此事過後不久便病逝了。奴婢是家中獨女,老家又在魯國回去不容易。趙家自身難保,我也不願寄人籬下,幹脆報名進宮,自己周全自己。父親是在定罪前自盡的,如此我才沒淪為罪人之後,得以清白良家子的身份采選入宮。”倚華平靜地和衛子夫講了自己的故事。
衛子夫聽畢默然,隻好道:“你放心,這事我不會告訴任何人的。”倚華雖不算罪人之後,身份卻實在有些敏感,和要把太皇太後趕下台的趙綰有這重關係,又在宮中服侍,能將這些話告訴她很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