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子夫在金輦上想起李家一些事。
李延年當初是靠巴結平陽才將妹妹順利送進宮的,平陽也指著這舉薦之功驅使李家為自己所用。
本來嘛,沒有李氏也有別的女人,當然得送個自己這邊出來的。
平陽想著衛子夫當了二十年皇後,手腕高明,降服個李延年,再收李夫人於麾下,不在話下,對自己、對衛家實乃好事。
再後來李夫人盛寵,李廣利入了軍營,李延年更是目中無人,全不拿往日恩主當回事。
畢竟不是家生子,便是家生子,衛家勢大之後不也獨立門戶。平陽私下和衛子夫道後悔。
尤其衛青死後,劉徹重用李廣利,弄得李家在新貴外戚中風頭無兩。五皇子甫一出生便有人說今日之李家正如昔日之衛氏。
平陽聽見怒不可遏,和衛子夫發牢騷,
“衛青才死多久,他們便敢說衛家快成了昨日黃花。窮人乍富,賤人乍貴。果然看不清形勢。五皇子不過繈褓之中,李廣利剛在軍中展露頭角,他們就敢大放厥詞。實在可笑,也配拿來做比。”
劉據可是一降生就有東方朔和枚皋來作《皇太子生賦》、《立皇子禖祝》。
劉徹大張旗鼓修高禖之祠祭拜,更是特意等到太子七歲也就是今上被立為太子的歲數將劉據立為皇太子,大赦天下。
元狩六年,太子剛滿十二歲,宮內就隻三個皇子,最大的不過十歲。就有大司馬霍去病帶頭,禦史霍光上奏,眾臣上疏請陛下並封三王。
劉徹準奏,如此一來,除太子以外的皇子都被打發去了封地。
二皇子齊王乃早逝寵姬王夫人所出,就這王夫人臨死前想給兒子討封地洛陽,陛下也以洛陽乃天下要衝,還有有武庫糧倉為由,拒絕了王夫人,另選了齊國。
要知道王夫人最當紅時連衛青都要去給她雙親祝壽,死後陛下更是哀痛不已叫來方士少翁為其招魂,甚至因此封少翁為文成將軍。陛下作為父親為了太子之位的穩固實在用心良苦。
劉據行了冠禮就遷往太子宮居住,陛下大手一揮在覆盎門外修建博望苑送給太子拿去太子賓客,建立班底,讓他參政論政,外出時令他處理政務。
如今宮內就隻李夫人所出的五皇子。陛下好容易得了個幺兒,自然萬千寵愛。
“大姐消消火,誰讓別的妃嬪娘家可沒有軍事才華出眾的兄弟。燒冷灶是難成功,可一旦燒好了就是一本萬利嘛,那些人可不得巴結李家。聽外頭說李廣利確實在邊事上有些長處,才得陛下悉心栽培。弟弟不在了,陛下老抱怨名臣文武欲盡,雖下了求賢令,可千金易得,良將難求啊。”衛子夫語氣不輕不重。
“笑話!一窩燕趙之地來長安討生活的倡優,就那小子也敢和大司馬大將軍相提並論?一樣的年紀和去病比簡直天上地下。”平陽憤憤道。
衛子夫心想,你知道衛青獨一無二就好,大漢公主寡居後都有麵首,這我不在乎,衛青更是不會在乎。
我隻怕該記得他的的人慢慢忘了他,就怕這個。
你生氣就好,我也氣得欲要發狂,那些混賬玩意竟敢說有人能是下一個他。
我弟弟死了,你們這些趨炎附勢之輩竟想用他去給別人的名字增光。
再憤怒也不能表露,自己是皇後,位分所在,自然要以天下為念,李廣利要真能一戰成名、功比衛霍她隻能高興。
故而這幽微心思隻能在她心底百轉千回。
說來可笑,她從年輕時就沒幹過爭風吃醋的事情,如今貴為皇後,寵衰而威重,居然嫉恨起了李廣利。
因李廣利動不得而對李氏心存芥蒂,趁著李氏體弱使了詭計。她這會子有些明白館陶大長公主當年為何因自己受寵懷孕去抓捕衛青了。
她沒見過李廣利,就恨上了他,要是劉徹知道必然驚愕於她不為人知的陰暗偏激。
“好了大姐,陛下用人不問出身,就是我和衛青不也是大姐府邸裏出來的,你要是一直提李將軍倡家出身豈不掃了陛下麵子。”衛子夫和平陽自然還是按以前規矩論輩分。
“行了行了,我也就和你這麼一說,衛青本事大又能耐,人還低調謹慎,從不結黨營私。李廣利還有那個什麼協律都尉李延年拿去和衛青相提並論,我心裏實在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