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趙逢想念兒子(1 / 3)

趙逢也會去廟裏求簽兒。

一竹筒的簽,嘩啦啦啦……

掉出了就不要換。

換了也不靈驗。

趙逢自從搬出嶽山縣之後,一直住在離嶽山縣幾百裏地的一個地方。

是另外的一個縣郡了。

他投奔的那位親戚做一點小買賣,也曾經讓趙逢和他一起幹,趙逢卻不想給別人添麻煩。

一個書生,教書對他來說,就是一種物盡其用的感覺,他很滿足了。

趙逢一直是這樣,從來不苛求什麼東西。

不屬於他的那些東西。

他和他老婆安下家之後,他又開起了一個學堂。

重操舊業的趙逢,慢慢安定下來。

老話說的,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句話好像就是說趙逢這類人。

他們在日常生活裏也會遇到不如意。

人生之不如意十有八九——

這都是說讀書的人,他們的思維過於縝密,反而增添煩惱。

那時,他每天聽著那幾位學生朗朗誦讀聲——

也會想到在嶽山縣裏的時光……。

那個叫小蔑的女孩,她舅舅總是拄著拐杖……

他離開嶽山縣的那一年,小蔑應該是八九歲了,他所教的學生裏麵,有和小蔑一樣年紀的學生,可都是男孩子。

小蔑並不知道趙逢是教書先生。

那時——

小蔑隻看見一個穿著素樸顏色衣衫的五十歲上下的男人,走路時會目視前方。

那時的趙逢的確是,走路時也在思索著書裏麵的一些問題。

他認為老祖宗留下來的學問;

還有沒有解開的疑問;

都是值得後人繼續思索和延續下去的。

好像在思考著市場上的肉價如何啊?

或者官府裏麵又頒布了什麼對民眾有利的法規呢?

往大了說,就是一個憂國憂民的憂天下的人。

也許最近的這些年,趙逢也在想東西,比如幾年裏的暴雨災害啊?

老天爺什麼時候再這樣鬧騰,還是提前告訴大家吧,也能減少損失……

現如今,暴雨災害已經過去了好幾年了,凡是和暴雨有關的災害都消失殆盡。

比如倒塌的房屋都早已經另外建造了新的住所。

還有被衝毀的田地經過重新的犁種之後,恢複了正常的耕種。

市場上賣米糧的鋪子恢複往日生機。

來往的客人都能心滿意足的購買到所需要的米和麵……

他也記得祥和藥鋪。

他自己未曾進去開過藥,但是他到街上買些用品,路過祥和藥鋪時,他曾經看見過紀大夫在裏麵給病人號脈。

在他的印象裏麵,紀大夫說話時很和藹,但是開藥方時書寫的很流利。

趙逢聽說這個人自幼和長輩在一起,學到了一些醫學方麵的知識,後來就做了大夫。

他也是自幼跟著長輩,他的長輩都是讀書識字之人,並不見得非得是先生。

有很多讀書人也是置身事外;

如在桃花源裏?

在僻靜無人之處了此一生的也大有人在吧。

趙逢想,醫病救人,這位紀大夫實在是嶽山縣的一位大善人,自應當受到尊敬。

他也依稀記得鄴宿漁,記得偃家的大兒子娶到了一位家離嶽山很遠的妻子。

這個女子很賢惠,姓鄴,而且都誇她長相端莊美麗。

但是,鄴宿漁剛剛嫁過來不久,趙逢家裏就發生了那件事情。

趙逢過年節或者一些固定的吉日,他也去寺廟裏拜一拜。

但並不經常去,好歹一年裏能去上三次就很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