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明身世顯聖尋母(3 / 3)

那瑤姬何許人也,乃是天仙姑,今居於揚家莊,自有那山神和土地來奉迎,各路神仙和龍王來聽令,各出所有,各展其能,瑤姬又大施法力,把個黃山山嵐修理的花簇一般,自與別山不同。有道是黃山天下秀,概出於此也,有詩為證:

綠滿黃山夏更幽,清嵐往複壑間流。登高快勝穿空箭,避暑涼生碎玉樓。出岫寒雲常步雨,藏風深穀早交秋。長廊夜話無蚊擾,仙境蓬萊任遨遊。壑遠潭清水亦香,黃山縹緲惹仙藏。瓊林蕭瑟寒光紫,翠霧迷蒙瘦菊黃。雁過高峰鬆礙翅,袁嚐野味果充腸。微丹落葉飄飄舞,碧幛晴空萬裏長。

瑤姬和楊嗣昌結為夫妻,夫妻恩愛,不到一年,懷孕生產,臨盆之時,隻聽一聲啼哭,生下一個麟兒,即楊戩也。朝滿三日,鄰裏慶賀。眾人看那楊戩,天庭飽滿,地閣方圓,紅光滿麵,聲音洪亮,歡笑起來,格外逗人,眾人喜愛,讚不絕口。隻是這楊戩不時啼哭,夫妻二人哄逗不好。原來這楊家要大禍臨頭,天意如此,雖是天姑,也難逃脫。

話說一日,玉皇大帝散朝和王母娘娘去看望瑤姬,但見碧池空空,不見瑤姬的影子,讓人尋找,天上不見,早有值殿靈官來報:瑤姬已下凡,和世人楊嗣昌結為夫婦,懷孕生子,不複回天了,向玉帝一一報告由來。

玉帝自天往下俯視:見瑤姬和一個男人,兩個孩童在一起生活,隱約中暗處還有眾多神仙在那裏侯旨,隨時聽候召喚,不歸神位。

玉帝大怒:“天庭規定,天上神仙不得和凡人成婚,天規森嚴,這瑤姬又不是不知道,如何明知故犯,又使神仙離位,不安職守,這成何體統”。

王母娘娘在旁憤憤不平:“天上多少神仙,妹妹皆看不上眼,不想卻私自下凡去配凡人,還是一個鰥夫,帶著一個孩子,一嫁過去就當後娘,嫁的此等樣一個人物,天庭威嚴何在,玉帝顏麵何存。”

王母娘娘說完,歎口氣又道:“如今我們的七個女兒都已長大,我正在為他們操心上火,不知嫁給何人為好,如若學的這個樣子,我等將如何做人”。

玉皇大帝道:“賢契休要再說,如何能容得瑤姬私自下凡配人”。玉帝即派天神下界,收瑤姬歸天。

漫天神將,何人不識瑤姬,也知瑤姬的能耐,玉皇兄妹,誰人認真,下界一趟,裝模作樣,炫耀一番,皆失敗而回,

玉帝知是如此,不能怪罪,就是動手,也擒拿不住,隻得親自下界,勸說妹妹。玉帝辭別眾人,來到下界山下,兄妹相見,寒暄一番。玉帝讓瑤姬上天。瑤姬道:“此間樂,不思天,不慕天堂繁華景象,隻做人間感情夫妻,況已生育兒女,再也難返天庭。”

玉帝求其不要違背天規。瑤姬笑道:“天規源自人情,如回天庭,則要拋夫棄子,泯滅人性,天理難容,如何能回?”

兄妹情感再好,不及夫妻,骨血情重,不舍幼子。玉帝苦苦相勸,瑤姬堅執不從。玉帝動起怒來道:“妹妹如此執拗,非要逼兄動武不成。”瑤姬笑道:“你我兄妹,誰怕誰來。”

兄妹動起手來,各用法術,互有解招,看看法術用盡,那玉皇不是瑤姬的對手,未免失敗,被玉皇念動真言,調上界蟠桃園中的桃山下來,來壓瑤姬。

那桃山非凡山,想那桃園的蟠桃,一萬年才得一熟,何況那桃山更是年代久遠,自有天地之始就有此山,又被玉帝王母鍛煉的非常沉重,堅硬無比,乃是鎮天宮之寶。瑤姬本無所懼,但隻因剛生產三天,身體虛弱,勉強支撐。天上王母觀兄妹鬥法,看著玉帝鬥不過瑤姬,心中著急,知道玉帝念咒要移桃山,趕緊打開園門,放桃山啟去,瑤姬見山壓來,雙手擎住,此山不得下來,王母恨恨不己,伸出腿來,踹上一腳,助玉帝來壓瑤姬,可恨這當嫂子的,兄妹相爭,你來幫什麼忙。傳說至今天山上的天池,就是王母娘娘的大腳踩成的,人們也由此得知,王母娘娘的腳大,人稱王母娘娘為大腳娘娘,由此而來。

恰逢此時,楊嗣昌抱著楊戩,看著瑤姬要支持不住,將楊戩交給楊和看管,過來救助,楊嗣昌隻是一個凡人,不知此山厲害。瑤姬看楊嗣昌進來,心中慌亂,挪出一隻手來推嗣昌出去,正是王母大腳踩下之時,大山偏側加重,失去平衡,瑤姬獨手難支,桃山壓下,楊嗣昌死於非命,瑤姬困在山中。

誰也沒想到楊嗣昌會來,玉帝歎息,令梅山康、張、姚、李四太尉,郭申、直健二將軍護守此山,又令一千二百位草頭神圍山伺候,娛樂且不得耽誤了天姑的飲食。就桃山下埋葬了楊嗣昌,擺駕回天去了。

楊戩出生三天,母親被壓,父親橫亡,小哥倆被拋於荒郊。一個隻有三歲,一個隻有三天,懂得什麼?隻知啼哭,饑餓難忍,楊和把楊戩抱著回家放於床上,找鄰居要食去了。自天神要收瑤姬上天,天天風雨交加,電閃雷鳴,鬥法之時,更是狂風大作,黃沙彌漫,鄉親們早安瑤姬的吩咐,往山中躲了起來,莫敢出頭,楊和一個幼童,如何找得著,哭的累了,昏睡過去。

楊戩哭聲洪亮,直達天庭,驚動了天狗。那天狗是瑤姬養的一隻神犬,一直陪伴者瑤姬,瑤姬下界之時,本想帶著天狗一起去,但天狗有孕在身,不便成行。今聽嬰兒啼哭,心有靈犀,知是主人的孩子落難。趕忙帶著幼犬奔下天庭,找到楊戩,將狗奶送到楊戩的嘴裏,和幼犬各含著一個奶頭。楊戩僅吃了母親三天的奶水,餓了一天,哪裏還管是什麼人奶狗奶,含在嘴裏就吸,那幼犬平日何曾認真吃過食,看著楊戩吸奶,很是好奇,狗性天真,玩耍觀望,記得清清楚楚,不意楊戩力大,一次就把天狗奶水吸光,待到幼犬想起吃奶之時,那裏還有奶水可吸?楊戩倒是吃飽了,自從以後,天狗無了奶水,卻是把幼犬餓壞了,皮包骨頭,成了一個細犬,即今日細犬之祖。隻是楊戩、細犬也為一奶同袍,成了兄弟。人類與犬之神交自此開始,人畜之交以人犬之交為最,犬對人之忠,他畜不可比擬。二郎神之犬即此細犬也。

天狗在世間不能久待,況楊戩吃飽,不在諦哭。正在此時,有玉泉山玉鼎真人打此路過,真人掐指一算,早知其事,說道:“此幼兒我若不救,更待何人。”按落雲頭,從天狗懷中接過楊戩,找到楊和,隻因楊和不是仙根,無法帶回,托付鄰人,代為撫養,神仙交待,鄰人樂當其成。玉鼎真人帶楊戩回山,在金霞洞修煉,養育成人。

楊戩懂事後,尋找父母。父親被桃山壓死,母親被壓在山中,此乃天禍,禍害者玉皇大帝也。玉帝掌管萬物生靈,廣有耳目,天上有值殿靈官值勤,地上有日遊神夜遊神巡查,還有那千裏眼順風耳時刻探聽。誰敢惹事。此不是兒戲,楊戩甚有神通,若是擾動天庭,追查下了,除了仙班,則要毀了終生,故而神仙斂口,無人提起。師父玉鼎真人怕楊戩惹事,毀了前程,故每當楊戩問起,皆吱吱唔唔,不作回答,不得己時,指指天上,掩蓋過去。

楊戩受哪吒激怒,尋母不著,思師父之語,上天尋母,來到南天門,自有四天神魔家兄弟守把,無有玉帝旨意,何人敢進,楊戩動怒,摯出神鋒,鬥了起來,魔家四將不知楊戩是玉帝的外甥,拚命抵抗。這魔家四將在下界之時就是楊戩的手下敗將,知楊戩有七十二般的變化,自己不是對手,和楊戩對抗,職責而己,隻是不讓楊戩進門,早有值殿官報告了玉帝。

得知自己的外甥要上天來,玉帝道:“妹妹壓於桃山一十八年了,今其子尋母,妹妹該有出頭之日了。”王母道:“天上人間,總是一理,今下界周公旦頒政《周禮》,推行婚姻律例。瑤姬違背天規,私自下凡配夫,如若放其出山,則下界周公難以推行此禮。就是你那幾個女兒,年已長成,欲效仙姑下凡,如放瑤姬出來,如何再能擋得住自己的女兒,如何對待女兒,你要多加考慮。放其母好說,隻是其父被你用大山壓死,你將如何交待,望你考慮好這幾個方麵,再行定奪。”玉帝一時語塞,不知如何辦為好?王母道:“趁楊戩不知事情原委,其上天來,隻是打聽,並不知道瑤姬的去處,我等關了天門,不讓楊戩進來就是了,旨意眾神不得告知,楊戩鬧一陣自會回去。”玉帝唯唯。

正鬧間,天上細犬得知消息,原來小小狗崽,不在名冊,不列仙錄,到此逛遊,逗人喜愛,此狗嗅覺特靈,雖過十八年,但對天而言,也隻是十八天而己,概因天上一天,地下一年也,十八天的時間太短,楊戩上天,細犬早就知道,萬分高興,歡快迎來,見楊戩和天神大戰,靠不上前,趕緊報告母親。天狗知道楊戩尋母,心中大喜,瑤姬可有出頭之日。在楊戩大戰天神,天庭慌亂之際,張口吞了天日,趁天地黑暗,令細犬帶領楊戩下了天庭,赴桃山救母去了。民間傳言,天狗吞日,正是此也。

天狗泄漏了瑤姬的消息,使玉帝震怒,新老舊賬一起算,將天狗拘拿於天庭關了起來。天狗母子分離,細犬回不得天上,憤恨不已,一個幼犬,對天無有顧及,畏什麼上天?向天狂哮。自此,細犬跟了楊戩。故二郎神的細犬又叫哮天犬,名字由此而來。

哮天犬帶著楊戩到了桃山,知道母親的下落,楊戩開始了救母的過程。楊戩收康、張、姚、李四太尉,郭申、直健二將軍,結為兄弟,並收了草頭神,和梅山姑娘定為夫妻,用姑娘的眼淚洗開當中神目,開了天眼(二郎神中間那隻眼),看到了桃山下壓著的母親,和姑娘一起上天向鴻均道人借了盤古斧,劈開桃山救了母親。全家遷往西方,在灌江口(都江堰)用盤古斧劈開內外江,灌溉成都平原,福澤川民,被挽留居住下來。後周公到了灌江口,聘其出山。此後話,下集再表。

有分教,李靖此去,平管蔡、滅武庚、凡五十國,功成成王封其為天聖,後肉身成神,被玉皇大帝封為托塔天王,天界兵馬大元帥,降妖拿怪,一統天兵天將。哪吒成王封其為海聖,被玉皇大帝封為海壇大神,兵馬都先鋒。那楊戩為救母,演繹了無數故事,三次大鬧天宮,打的玉帝毫無辦法。後助周公,功成後,成王封其為顯聖,玉帝欲留用天庭,楊戩不受,因和玉帝有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奉母居住下界灌江口,聽調不聽宣。專管天上人間不平之事,哪有不平哪裏顯現,因此人間也稱其為顯聖二郎神。此為後話。

另在齊魯大地,果不然,魯西南地方一直比較貧窮,周公之言應驗也。直到三千年後,國家實行改革開放,實現了機械化,很少再役使牛馬驢,驢成為菜驢,這時才解脫出來,並成為上市公司,得以富裕,聖人之語應驗。殺耕牛馬驢者,民間自有受報應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