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王即位以來,周公輔佐,繼武王之誌,立綱陳紀,施政以禮,於民休生養息,百姓安居樂業,知曉禮義廉恥,真個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國家安定。
周公謹記武王囑托,精心治理國家,耐心教導幼主。少師弦高,乃道德高尚,學識淵博之人,和周公一起,細心教授,王太後也甚為滿意,君臣甚是相得。隻是成王一個七歲的孩子,正是頑皮時節。弦高年紀高大,授學有年,遇事不急,張弛有數,鬆緊有度,教授有法,成王學來還有興趣。周公一心為國之人,恨不得把滿腹經綸全部教授給成王,卻不知欲速則不達,一個懵懂孩童,如何懂得這些,慢慢的有些為難起來,學童之事,一難就怵,一怵就畏,一畏就怕,一怕就躲,見到周公,畏懼之心漸生,慢慢的疏遠起來了。
周公讓成王臨朝觀政,上朝之時,讓成王坐於龍床之上,周公在下於庭上代成王批奏頒旨,初始,成王很感興趣,時間一久,那能坐的住,趁周公不注意,往往就跑了出去。不得已。周公在頒旨之時,和成王一起坐於龍床,用胳膊攬住成王行令。
一日,各國來朝,成王坐殿接受諸侯朝拜,周公在旁代行令旨,七十多國諸侯,光朝拜的時辰就夠成王堅持的了,如何還能等到周公代行宣旨,又要躲開,被周公挾住不得脫身,孩童心思,不時在掙脫之中,周公代天子頒發旨意,各國諸侯照聖旨而行。
朝拜畢,管侯姬鮮邀蔡侯姬度來到管府,賓主坐定,管侯道:“自武王去世,成王繼位以來,我等已來朝數次,今日上朝,姬旦眼中仍無我等,隻去照應那個幼子了,按著天子不讓動憚,挾天子以令諸侯,不知當今天下,是成王之天下還是姬旦之天下。”
姬度道:“姬旦橫行不說,就是那成王姬誦,一個幼子,龍庭成了其玩耍之地,天朝王威何在?如何能威震華夷,使四海賓服。姬旦扶幼子即位,完全不顧太王、父親文王之先例,製典‘嫡長子製’,不知是何用意”?
管侯笑道:“蔡侯何如此不明,若按先王例,立長不立幼,兄終弟及,當由我繼任王位,且我有伐紂大功,今幼子登基,成何體統。姬發不念當初父王傳位之苦心,伯邑考死難後傳位於他,今他亡故按序應弟繼。姬發隻為自己血緣有續,置祖宗江山社稷於不顧,傳位於幼子,實不應該。姬旦更為深謀遠慮,若幼子不能繼位,姬旦如何能代王行令、號令我等,姬發、姬旦二人製典‘嫡長子製’,全是為一己之私也”。幼子不能當政,姬旦攬朝政於己,各位諸侯大臣名曰朝拜成王,實際朝拜的是他,待得時日,將不利成王也。”
姬度聽罷笑道:“此言是也,看來此皆於武王算中:立嫡長子製,使兄長不能繼位;幼子不能當政,使姬旦輔政;兄長居大國扼中原使姬旦不敢篡位;二兄相衡,保其子穩坐王位。隻是據此看來,武王也對兄長寄予厚望,兄長扼天下要衝,兵強馬壯,掌半壁江山,若受姬旦擺布,非武王本意也,若姬旦為所欲為,放著我等兄弟何用?武王、姬旦為一己之私,不立兄長為王,我等甚是不服,為弟隨兄長多年,不為姬旦所喜,以後不知會將如何?還望兄長遇事多給擔當。”
姬鮮道:“此是當然,我等各有封國,何懼他來。”姬度道:“非也,於今周公頒行《周禮》,各國按律而行,如何敢於違背,可惜我等封國,受其製約,有名無實也。兄長所知,弟對‘嫡長子製’也甚為不滿,我正妃雖生子數人,但均不中我意,次妃所生二子,唯庶次子璜為喜愛,意傳之。隻因武王頒典嫡長子繼位,我意不能得逞,不知兄侯有何高見,使蔡璜能得以繼位,弟不勝感激。”
姬鮮道:“昔父王逝,未經紂王冊封,薑子牙輔助姬發自立為王。今天下一統,製典存於太廟,天下皆知,如何更改?”二人歎息。
姬鮮道:“此典出自姬旦,為姬誦繼天子位而製,現姬誦已繼王位,其為輔政,目的已達。或可諸侯之中予以寬鬆,也未可知?你可去求太後,太後憂姬誦之位,為使我等竭忠,保其子坐穩王位,以便加冕之年還政於國,或可允諸侯有所更改,如若獲得太後懿旨,諸事皆為好辦,趁此次來朝,你可去求太後,以觀動向,再作打算。”姬度道:“善,弟遵之”。
姬度按照管侯的思意,前去拜見太後。太後自武王去世,心情悲傷,太王太後去世後,後宮中沒有了主宰,感覺恍惚,好長一段時間緩和過來,自成王登基,甚不放心,好在朝裏朝外有周公照管,少師弦高是一個德高望重、學識淵博的人,對成王教習也甚為耐心,成王學識大有長成,太後心中也覺安慰。聽知蔡侯姬度要來拜見,甚為高興,趕忙接見,一者自分封以來,叔嫂難的相見,太後賢惠之人,自然思念,二者成王登基,需要有人扶持,姬度乃一家之人,太後自然有求其照管之意。
姬度拜見、禮畢、寒暄後,說明來意,太後沉思:“嫡長子製,涉及姬誦登基,如若無此典製,焉得承繼大統,正需要眾弟兄扶持幼侄。若按姬度之意,則此典製難以推行,武王在日,管蔡二侯就有悖王意,武王甚為不滿,如今成王登基時日不久,蔡度就來提此要求,聞說姬度和管侯來往密切,管侯窺視大位久也,如使蔡侯意圖得逞,勢必使管侯有所借口,這動搖根基的大事,哀家如何能予答應。”
想到此,太後道:“有關承繼之事,武王在日,製有典章,以告太廟,列祖列宗皆知,如何能夠更改。幼子姬誦繼位之事,哀家也曾於母後麵前力辭,受到母後嚴厲責難。你也知道,母後太姬乃商朝帝乙之女,紂王之胞姐,母後多次言道:“殷商之江山,皆因紂王寵妲己開始,廢薑王後殺嫡子殷郊,囚文王麥裏七年,殺伯邑考致使父食子肉,罪行累累,大逆不道,終至滅亡,亡商朝天下者,妲己也。”母後囑托哀家道:“製典‘嫡妻嫡子製’,非為一己之私也,乃是國家長治久安之道,為國家當盡力而為,不可推辭,紂王之教訓,不可忘記”。尊太王太後慈旨,武王遺命,哀家與尚父和眾兄弟扶持姬誦登基。幼子不能成事,還望弟蔡侯多多扶持”。
聽完太後之言,姬度一時語塞,喏哪道:“母後和太後之言,甚為有理,太後放心,臣弟自會忠心保護成王。隻是嫡妻嫡子之製,當合天子繼位之規,我等諸侯,隻是一個方國,是否可以另當別論。”太後聽罷言道:“嫡妻之選,在於父母,哀家與眾弟兄之婚配,皆在於父王與母後確定,哀家如何敢違背父王母後之願。叔叔之事,哀家也略知曉,試想:如果立次妃之庶次子繼位,則母以子貴,將置嫡妻嫡子於何地?,母後在日,也曾言及此,讓哀家轉告,不得生有他念,紂王之教訓務必記取,哀家以實告之,望叔叔勿怪”。
太後說罷,看蔡侯不甚高興,知其內心不服,思道:“蔡侯為人自來狡固,太後在日也無可奈何,哀家嫂子身份,也不好多說得。周公製此經典,道理深厚,試可勸解的通。”思道此,對蔡侯說道:“來此一趟不易,叔叔或可到四叔旦處,國家政務,由其攝理,諸侯之事,或可探討。”
辭別太後,蔡侯乘車向相府而來,蔡侯如何能聽進太後語言,憤憤不平:“太後仗著其嫡妻嫡子身份,處處維護自己。聞說武王曾欲傳位於旦,隻是旦揣摩武王之意,製典‘嫡長子製’,罷、罷、罷,反正歸國前要來辭行,此次就來探個口氣吧。”不一時,來到相府,進到府堂。
姬度見到周公旦,兄弟二人禮畢,姬度道:“聞說武王欲傳位於兄,兄拒受之,我朝曆來為:傳位以長以賢。如今幼子登基,不懂國事,兄長為長為賢,何不正典大位,名正言順,若‘挾天子以令諸侯’則有失國體。”周公道:“弟有所不知,曆代以來,傳位以長為父傳子,如無子,方可兄弟相及,姬誦為武王長子,傳之當其是也。傳位以賢,要知賢自德來,德自學來,我朝以德興天下,武王有遺令,令我等輔佐成王,聘德高識深的太傅教授之,成王雖為幼主,成長之中有我等盡心輔佐,加冕之年豈不是一個賢德天子,且如今名分一定,天下皆知,不得再加妄議,謀逆之事切不可為。”周公又道:“我弟兄感武王分封,各自得以建國,百年之後,豈能將國賜與兄弟而不傳子,此有違血緣,也是世俗使然,此為天下一理也。”
姬度道:“兄長見教的是,天子傳承自當如此,隻是所封諸侯僅為一域,父子相傳乃是家事,家主自定有何不可?何必製國典定之。”
周公笑道:“賢弟豈不知自夏啟以來,國與家自為一體,所謂‘家天下’是也,縱觀曆朝曆代,國之動亂,多由王家內亂爭位引起,故不得不重視也。且我朝定同族不得婚配,諸侯之間必將聯姻,血脈交誼將更加廣泛,各有所向,各成勢力再所難免,如早定名分,各按本分,不行爭競,天下一體,君臣共守,國將安定,此武王定‘嫡長子製’,頒布使天下通行之本意也,此非僅為社稷傳承著想,也為天下黎民安定是量,望賢弟體查武王之苦心,謹遵遺令。至於‘挾天子以令諸侯’之非議,我將效仿商湯伊尹,忠心輔佐成王,絕無二意,此心天地可表,請賢弟無疑。”管侯諾諾而回,管蔡二侯,各懷心胎,不快歸國。
且說成王姬誦每日有娘親愛護,太傅弦高耐心教導,成王學習認真,倒也順穩,隻是見到周公,就有畏懼之心,一者周公正統,不拘言笑,二者伯禽數次挨打之事,長掛於心。不時又有母親叮嚀,由畏至敬,敬而遠之,不願靠前,常予躲避。
一日,玩耍之時,被姬都看到,姬都自被閹夾變身,封為太監以來,性情大變,得太王太後開導,心靜下來,太後主持後宮,見姬都辦事小心謹慎,很有條理,因其一個漂亮男兒變得如此麼樣,說話細聲細氣,也甚可憐,讓其續掌後宮,來往隨意,不加限製,使得可隨時和成王相處,隻是深恨周公,難以釋懷。
是日,又見成王躲避周公,不進學堂,姬都問道:“陛下是王,周公是臣,哪有王怕臣的道理”。成王道:“母後教導,向周公學習,不得懈怠,母後之言,那敢不聽”。姬都道:“你看周公是個什麼人,他每天都教你什麼?成王道:“周公是個忠臣,國家棟梁,他教我治理國家的本事,他要像伊尹一樣輔佐我如太甲一般,繼承祖宗的事業,成為一代明君”。姬都笑道:“陛下知伊尹、太甲何許人也?那伊尹乃商朝的宰相,太甲是湯王的兒子,隻因太甲不聽話,伊尹把太甲關在湯王陰森森的寢宮三年,麵壁思過,如今你躲避周公不聽教導,周公讓你學習太甲,一定會像伊尹一樣,把你關在你父王的寢宮裏,讓你在哪裏也呆上三年”。不信,陛下可問太傅伊尹太甲的故事。”
成王一聽,感覺害怕,問了弦高,果是如此,弦高憨誠之人,成王一問,還覺高興,認為學有長成,解析畢,又囑托了一番,哪裏想到這裏麵還有姬都恫嚇之意。成王一聽,轉覺不安,小小年紀,哪能經得起這個,白天晚上,時時擔憂,不由的生起病來。
成王得病,昏迷不醒,數日不好,太後、周公著急,周公一方麵急召太醫醫治,一方麵到太廟祈禱,將自己的手指甲剪下並拔下一個中指甲,獻於祖宗,以示心誠,諸臣感動。得太醫調養,成王病情略有好轉,但時有好壞,發病之時口中不時嚅嚅“不要關我。”太醫診斷:成王病之根在於驚嚇,再受風寒,致使得病,風寒之病已治,驚嚇之症需慢慢調養。
知成王之病無甚大礙,周公心中肖安,隻是宮廷之中,萬事安寧,何來驚嚇?。太後也感吒異,細細問來,成王方如此這般告知,原來是太監姬都恐嚇所致。周公大怒,欲懲治之。太後道:“姬都隻是講了一個先賢的故事,焉知其有惡意,如若懲之,與法不公,況姬都是太王太後深愛之人,太後剛剛去世,焉好處罰,不如待得時日,打發其回管國,去侍養其父母罷了。”周公應諾,隻是成王之病是由害怕周公引起的,雖病情好轉,不敢見之,一個七歲的孩童,道理是講不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