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平和的態度接受現實。人生如果真是一帆風順,那我們的生活必將缺少很多挑戰和樂趣,那樣才真叫沒意思呢!但是,話雖如此,每當生活中出現變故時,我們還是忍不住會緊張,擔心失敗,擔心結果不如我們預先的期望。俗語“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雖說有些宿命論的色彩,但是卻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對於無法預知結果、又不可能影響其發展的事情,我們與其戰戰兢兢、坐立不安,還不如保持平和的心態,安心地等待結果的到來。而對於那些生活中固有的推脫不了的責任,我們則應該抱著“既來之,則安之”的態度去應對,避免內心產生緊張、焦慮的情緒。比如,有的職業女性在忙於上班、照顧孩子的同時,還要照顧家長臥床不起的老人,這樣的事一天兩天可以,但要長期堅持下來,需要的就不僅僅是對老人的愛和孝心了。其實,從護理長期臥床不起的病人角度來講,護理工作有著一定的程序,所以並不會給女性帶來多大的困難,讓她們感到的壓力往往是心理上的。隻要時刻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泰然處之,就不會把自己弄得火雞火燎、精神緊張了。
學會“訴苦”。在遇到壓力、遭受挫折時尋求安慰,是人的一種本能。而找個人訴苦則是一種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當然,一定要選擇好訴苦的對象。有那麼幾種人是絕對不能作為訴苦的對象的,他們是:
1.跟你很熟但關係卻疏遠的人。你不知道他們聽到你的訴苦後會怎麼想、怎麼做,也許人家對你的事壓根兒就不關心呢。
2.性格粗枝大葉,不樂於聽別人倒苦水的人。他們會對你的訴苦“不以為然”,甚至覺得你是在了無病呻吟,從他們那裏,你是無法得到安慰的。
3.人品欠佳、其心不善的人。他們對你的訴苦要麼幸災樂禍,要麼到處向他人散播,就算意思意思地安慰你幾句,也隻不過是走走過場應應景兒,其實他們內心早已迫不及待地為你的遭遇歡欣鼓舞了,你又何必自找苦吃、跟自己過不去呢?
有兩種人是較好的傾訴對象:
1.跟你走得很近,而且跟你惺惺相惜,會真心同情你的處境的人。他們會很認真地傾聽,適時地安慰幾句,甚至給你一些中肯的建議;即使他們口才不好,無法說出太多有建設性的提議,他們也會懷著真誠靜靜地傾聽,讓你覺得很舒服。如果你可以找到這樣的人訴苦,那真的是很幸福的事。
2.跟你很陌生,完全處在你的生活圈子以外的人,比如電台談心節目的主持人。他們既不是你的朋友,也不是你的同事,說白了,他們對你而言就是路人,但是他們有一顆友善的心,可以使你毫無壓力地訴說心中的苦悶,還不必有一絲一毫的顧慮,所以現在很多人會選擇這樣的訴苦對象。
當然,除了上麵的方式以外,還有很多途徑可以起到緩解壓力、擺脫緊張的作用。比如寫日記,比如找人聊天(可以不涉及讓你感到壓力的內容),比如聽音樂等等等等。總之,有了壓力了就得找方法緩解,覺得緊張了就要想辦法輕鬆。不然,一旦我們的內心承受不住,可是會出問題的。
9.君子之交有容乃大
如今的都市中,樓與樓、戶與戶之間的距離大概是有史以來最近的,然而,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恐怕又是有史以來最遠的,也是最冷漠的。雖然社會化大生產將人們緊密地聯係在了一起,但我們隨處可見的,不是個體人格上的完整獨立,而是與之完全相反的依賴;不是以家庭主人翁自居的忘我無私,而恰恰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妄自尊大;不是大肚能容、可容天下之事的寬闊胸襟,卻是苛求他人、無理刻薄的狹隘自私。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寬容似乎顯得有些可笑。
但是,當我們無意間將公司的重要文件遺失,我們還是希望領導能和顏悅色地說聲“沒關係,咱們想別的辦法”,而不是疾言厲色地命令我們為此負責;當我們扶著年邁的父母步履遲緩地走在狹窄的樓道中時,我們還是希望身後的鄰居能說“沒關係,我們不著急”,而不是自顧自地往前衝,或扔給你一句“能不能快點?你們不急我還急呢”;當我們因為工作和忽略了老公的晚餐時,我們仍然希望老公能體貼地說“沒關係,今天我來做吧”,而不是無理取鬧地來一句“是工作重要還是我重要”;當我們的孩子在上課時偷看漫畫書被老師抓住時,我們還是希望老師能體諒地說一句“孩子生活太枯燥了,隻要下次別再這樣就行”,而不是粗暴地將孩子趕出教室,然後讓身為父母的我們到學校去領回早已不知所措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