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三茅真人濟世救人,受人推崇景仰,使茅山聞名於世,令多少人來此膜拜。如今這個修道之人的聖地,已被道家稱為第一福地,其華陽洞,更是十大洞天之“金壇華陽之洞天”。隻見山林間,宮觀不止,道人不絕,信徒更是眾多。據說此山共有“三宮、五觀、七十二茅庵”,當然,三茅觀更是必觀之地,此處規模宏大,世人皆人來朝拜。
因其山路曲折,騎馬難行,鍾彥一行人騎騎走走,終至茅山山門,大茅峰前。
先拜三茅觀,此時香客已漸多,道人早課已畢,山上觀中晨霧未退盡,香霧更濃,彌漫中更添莊嚴。先拜三茅真人像,再拜於華陽洞前,鍾彥自是虔誠,張嘯生也一改平時之謔笑,莊重起來,倒是這個總想成仙的劉成仙跟劉三卻隻是做下樣子,別扭得很。
原來,劉成仙曾在此多處觀中拜師修行,奈何因毫無慧根,無虔誠之心,仗著縣太爺公子的身份,得罪了觀中不少主持師付,難怪這邊混不下去要跑天台。
“敢問這位道長,華陽洞正節真人何在?”鍾彥試探著問華陽洞前管事道人。
“師付被召入京,並不在此中,居士有要事可入觀中詢問主持。”道人如是答道。
既是師付的師弟,當是高人,這茅山除了正節真人吳筠外難道還有其他高人?鍾彥來此當然要探詢下他那不知名的師叔了。
上得大茅峰頂,才覽茅山全貌,頓覺眾山小,四周峰巒盡見眼底,其間溪流環繞期間,宮觀隱於其中。江山如秀美,眾人不覺深深呼吸,涼風拂麵,何等暢快。
頂宮拜過上香,又遊茅山九峰之積金峰,也皆是見觀三拜首,見壇三柱香。
是夜,自是留住一宿,晚間觀得法場聽得道樂,客舍一夜靜休。
山中日月起得早,晨鍾更鼓,伴著早課的道樂誦經聲,鍾彥一行下山去了。
又是眾馬奔馳,“咦!這不李老爺麼!”鍾彥勒住馬,向路中的一輛馬車叫了一起聲。
正是昨天被劫的李老爺一行,隻見馬車停了下來,李老爺下車來,向幾位作揖道:“多謝幾位俠士相助,得以有車代步回得城去。”
“原來老伯昨日沒有回城啊!”劉玉蝶道。
“既已到了山腳,不去拜一拜,不顯我的誠意啊,就當是老天對我的考驗吧。現在回城到縣衙申冤備案去。”看來李老爺今日倒是想開了,又問道:“請問縣衙是不是有個李全的捕頭?”
“是啊,老伯認識此人?”
“聽賊說此人非常厲害,我想應該可以幫忙找賊查凶吧。”
“賊人沒有說我們縣老爺、還有這位玉蝶女俠也很了得麼?”劉成仙這要爭下。
“沒、沒……幾位老朽這就別過了。”李老爺上了馬車準備上路。
“別過!”“駕!駕!……”
眾人馬快先回城去了。
縣衙議事廳。
劉縣令、縣丞、主簿、鄭捕頭等及鍾彥一行在座。昨日途中劫匪一事已交待。
“李捕快這兩日可在?”鍾彥發話。
“鍾大俠所說的是李全吧?這個家夥昨晚找我請了天假,說什麼有個親戚出了急事,非求著我答應,昨天沒來報到。”鄭捕頭看似對此人並不滿意。
“哦,李捕快應該辦事非常了得吧。”鍾彥又試著問道。
“頭一次聽說他了得,此人最是猾頭,不是我在縣老爺麵前說他壞話,現在越來越不象話了,當班時間都溜去賭兩把。”
鄭捕頭如此不滿,卻為何劫匪反說此人的好話了?
“難道鍾大哥所指,這個李全就該是賊人的‘留名’。”劉玉蝶一語道破。
“明的是誇李全,實則有所指。正巧案發之日他不當執,請假在外。”
“難道李全是其中的案犯?”劉成仙也插了話。
“當然不是,這太表像了。說不定這人正好與劫匪有仇。”
“恩,鍾大俠所言甚是。論動機,李全愛賭缺錢;論背景,他是捕快對我們的行動一清二楚;論時間,剛好昨日不知所蹤。但正是太吻合了,如此有計謀的賊人,肯定不會暴露如此明顯。”鄭捕頭如是說,眾人也都點頭稱是。
鍾彥又與劉老爺談論於後堂,並附耳如此如此,劉老爺難得笑了起來。
縣衙東麵不到百丈,“陶然居”客棧,鍾彥與張嘯生還未站穩,店小二就迎了過來,“兩位大爺是要飲酒吧?快裏邊請。”
“為什麼不是住店呢?”張嘯生反問道。
“大爺說笑了,誰不知道您是劉公子的朋友縣太爺的客人啊,衙府住著比這舒服多了,怎麼跑這住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