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1 / 3)

一年後,從傷痛中緩過來的辛梅帶著女兒與大致結了婚。她看中的是大致溫和的性子,可大致執拗的脾氣上來,還是真難纏。

辛梅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及時服軟,她哭夠了,馬上找大致談。辛梅說:我錯了,可房子買到手了,現在行情你也知道,再轉手就虧慘了。大致說:別說虧的事,也別說房子的事,你拍良心說,我這兩年對你們娘倆怎麼樣?辛梅小聲說:我知道你對我們好,可我隻想給孩子……停!停!停!大致粗暴地打斷她:別扯上孩子,沒孩子什麼事!你對男人不信任我可以理解,我馬大致加倍補償你,誰讓我娶了你。我真是想和你一心一意過日子的,我還怕做得不夠好,我努力,我時時在乎著你的感覺。這幾年,你也應該知道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吧,可你呢?我哪疼你往哪捅啊!這日子沒法過了,離吧,過了年就離!

第二天是臘月二十一,離年很近了。

既然兩個人的事,放在了年後,現在最緊要的是——年。早上,大致發動他那輛破夏利,告訴兒子往車上拎東西。每年小年之前,大致都要回鄉下送年貨,多少年雷打不動的規矩。辛梅拎起魚,說:我也去。大致冷淡地說:不用!辛梅就把那條魚拎在半空中,放也不是,不放也不是。後來委屈地對著大致的背影說:不還沒離婚嗎?大致甩過一句:反正早晚的事。辛梅這才把魚扔在了地上,傷心地退回到臥室。

破車在鄉道上一路顛簸,把大致的心也顛得很亂。關於離婚他決心下得很大,可真細想起來心裏那麼不是滋味。大致之所以把他和辛梅的事推到了年後,隻想給彼此一個過程。現在最緊要的事就是把孩子送回鄉下,然後回去過個好年。大人怎麼都好,孩子必竟愛熱鬧,對於孩子,年,不單單是長一歲那樣簡單,還是一種歡樂,滿足,放鬆以及供日後回憶的甜蜜畫卷。記得前妻剛去世的那年春節,因為單位有急事,他沒來得及和孩子回老家,就獨自帶兒子過年。兒子自他媽沒了之後,膽子突然變小了,特別戀著他,他去哪裏都要帶著,要不就會哭個不停。聽外麵放鞭炮,兒子一隻手捂著耳朵,一隻手拽著他的衣角,寸步不離。他要煮餃子,讓兒子自己看會兒電視,可怎麼說孩子也不放手,大致隻能帶著他去。餃子下鍋時水濺到了孩子的額頭上,燙了一大塊紅,兒子疼得直叫,眼淚一雙一對地往下掉。他給孩子邊搽藥邊抹淚,一鍋餃子煮成了麵粥。大年夜,爺倆都淚水漣漣。這種情景不能再有了,以免日後讓孩子回憶起來心裏難受。而且現在最重要的是年那邊還扯著鄉下一大家子的事呢。

車拐進村子時還不到中午。爹媽聽到車聲,已迎出屋,候在大門口。大致看到陽光下爹媽向日葵一樣的笑臉,心裏無比溫暖。在姐弟三人中,他一直是家裏的驕傲。大學畢業分到機關,現在工作輕閑,工資不少,仕途也有好前景,樓房住著,轎車開著(雖樓房有貸款,車是二手的),可在村裏人的眼裏,他還是風光無限的。除了老婆那兒出了點差錯,不幸去世外,可也應了那句: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現在的老婆辛梅在事業單位有編製,工資不比他少拿,有時還比他要多。他一個兒子,辛梅一個女兒,也算得上兒女雙全了。

大致從車裏下來,不急著倒騰東西,和爹媽說兩句話後,便帶著兒子去爺奶住的東屋。大致管這叫請安。這是家裏的規矩,從小沿襲到現在,無論他還是姐姐或弟弟都這樣。當初他和辛梅相識,第一件事就是帶給家裏人看,說到底是給爺爺奶奶看。在這個家裏爺奶就是天,特別是爺爺,說一不二的。還好爺爺不是一個專斷的人,也不是事事都要插言的人,他常說:我老了,除了管好你奶奶,我什麼也不管了。他說歸說,可家裏有什麼事都習慣性地向他請示、彙報一下。無關形式,隻出於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