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要人(2 / 2)

在劉焉讚許的眼光下,劉璋和劉瑁回到自己的住處。

這個平行世界的劉璋年不過二十,而且還沒有婚配,長得還算俊美,就是差了一些陽剛之氣。

可是作為漢室宗親,高官子弟,自幼接受高等教育的劉璋,且會差?

作為益州第一高官的兒子,在益州地界,他就是第二衙內,之一第一衙內,當然是他的三哥劉瑁。

劉璋的住處是一座宅院,在錦竹城繁華地段,離州牧府也不遠,四周有持刀護衛,平常人根本無法靠近。

“公子,此人叫黃權,說是奉命前來,已經等候多時。”

劉璋剛來到門口,護衛便上前指著一黃袍青年稟告。

“哦,”聽了護衛的話,劉璋眼睛一亮,看向青年,年級和自己差不多,文質彬彬,“你便是黃權?”

“閬中黃權,拜見都尉大人。”黃權不卑不亢的向劉璋微微行禮。

劉璋如今的官職依然是朝廷的奉車都尉,奉命前來益州傳天子詔令的。

“哈哈哈,”劉璋大笑著微微扶起黃權道:“吾初到益州,便聽聞閬中黃公衡鎮北敏思,籌畫有方,導師禳穢,遂事成章,今日一見,果然是青年才俊,可當賢良方正。”

“都尉大人謬讚,下官愧不敢當,”黃權沒有因為劉璋的話而飄飄然,小小年紀,已經有了少有的成熟。

劉璋看在眼裏,心中暗自感歎,不愧是名仕之資,隨即引黃權入府。

“以你黃公衡之才,區區郡史,實乃大材小用,屈才,屈才。”

當說到黃權的官職時,劉璋滿臉的可惜這色。

劉璋的話倒是讓黃權有種找到知己的感覺。

想他自幼熟讀經文,學習治世之學,胸有百萬文章,卻隻能在郡府當一個小小的郡史小吏,心有萬千抱負,卻無機會展現。

“公衡之才,當不可埋沒,公衡就算怪罪與我,我亦會向父親推舉公衡。”

劉璋一副無論如何都要為黃權出頭的架勢,讓黃權心中感歎劉璋的高義。

“權,謝公子。”黃權畢竟血氣方剛,能有出頭的機會,又且會不心動,學得文與武,貨與帝王家,又有幾人不心動。

“公衡若再叫我公子,怪我不與公衡相交,公衡若是不棄,當叫我表字才是。”

剛開始還叫劉璋官職,現在已經改口叫公子,等於認同了劉璋的身份。

劉璋暗自決定隻有黃權叫他表字,他立刻和黃權稱兄道弟,將其收為己用。

“承蒙季玉兄不嫌,公衡過也……”

“公衡叫我季玉便可,來人上酒宴,吾要與公衡暢談……”

作為益州牧,劉焉非常忙,特別是劉焉這種有想法,想做出一凡事業的野心家,更是事事躬親。

“你想到何處任職?”劉璋跑來向劉焉要官,劉焉當然不會拒絕。

劉焉現在最缺的就是信得過的人為他分憂,益州氏族勢力實在太強,他身邊可用的人不多。

“父親,”劉璋心中早有打算,急忙對劉焉道:“孩兒聽聞巴郡時有賊寇作亂,孩兒願往巴郡,平定匪寇,為父親分憂。”

“胡鬧!”聽了劉璋的話,劉焉嗬斥道:“黃口小兒且知兵事,行軍布陣且是兒戲。”

巴郡那邊的賊寇劉焉知道,巴郡官府都毫無辦法,多次調集兵馬也都無功而返。

劉璋現在表現出一些急智,但領兵打仗且是那麼容易的,稍有不慎就會被弄死。

最主要的是,巴郡可不是他說了算,他都很難插手巴郡的事情,何況區區一個乳臭未幹的小子。

“孩兒聽聞父親自小獨自仗劍遊天下,名傳大漢十三部,可謂英雄了得······”

誇讚一陣劉焉之後,劉璋才提到自己:“所謂虎父無犬子,孩子雖不及父親,但也不可落了父親威名,再說巴郡不過區區賊寇,若孩兒都懼怕不往,經後何以為父親分憂。”

好說歹說,劉焉終於同意讓劉璋去巴郡。

但不是領兵殺賊,而是去巴郡擔任長史,也就是去做巴郡太守的副手,而且拿了劉焉的令書,負責巴郡軍事。

說白了劉焉就是借此機會插手巴郡的軍權,也有試探巴郡氏族的意思,至於劉璋,隻不過是個引子罷了。

巴郡的地理位置又非常重要,與荊州的武陵郡相攮,長江貫穿巴郡和武陵郡,劉焉要想安心,那麼巴郡就必須在自己信得過的人手中。

其實劉焉早就想派心腹將領接管巴郡,但一直沒有借口,這次劉璋卻給了他機會,當然要試試。

“父親,孩兒要兩人,”劉璋可是知道巴郡那邊有個猛人,自己身邊沒有個有本事的,他可不敢去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