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梧,中州皇朝大秦的帝都,取自有鳳棲於梧桐的典故,原因無他:當年大秦太祖蕩平春秋、一統天下後,有一位老道從西域昆侖而來,建言大秦五行屬火,當定都中樞火脈,以定天下大勢,同時取出有鳳棲於梧桐的典故,稱鳳屬火,當定帝都之名為與梧桐有關,太祖聞言為感老道之恩,下令定帝都名為昆梧,並請老道擔任國師,老道婉拒,稱修道之人不過問凡事,隻因與大秦有緣方才出山一會,語罷騎鶴向西而去,太祖與諸朝臣驚為天人,遂敬道家為帝國國教,至今仍傳為佳話。
如今的大秦帝都昆梧,占地方圓六十萬畝,由皇城、內城、外城、軍城等十二座城區組成,居有百姓近四百萬,另屯有禁衛軍等各軍種十二萬,號稱天下第一城,溝通南北,令人稱奇,有人曾笑稱將整個東海的海水灌進來都不一定淹沒整個昆梧城,雖然隻是笑談,但仍可以從中感受到整個昆梧城的龐大。
對於昆梧城的百姓來說,尤其是居於皇城附近區域的民眾,每天早晨都可以看到大量的官員從皇城中下朝而歸,那種萬千朝服湧出午門的景象真是一種令人感到無比壯觀的場景,所以總有些城中無事的遊民在早朝時分聚集到皇城午門前的不遠處,隻為了看一看那些朝官們魚貫而出的場景,還笑稱自己是與諸位大人一起上朝,負責護衛皇宮的禁衛軍也不阻攔,隻要這些家夥不會傻到去衝撞某些大人的車駕,他們便就繼續站在遠處耐心的執勤,也偷空聽聽這些最底層的遊民對各位大人的評頭論足。
然而凡事總有例外,今天早晨一大早,當一群遊民繼續他們每天的例行公事時,卻猛然發現一隊禁衛騎軍就停駐在午門的廣場之前,牢牢的堵住了他們一行人的去路。見狀,一名遊民大大咧咧的走上前,叼著一根牙簽,剔剔自己的牙,慢條斯理的說道:“各位大人,借個道,我們還要上朝呢。”
禁衛騎軍中沒有一個人說話,隻是握緊了手中的馬刀,就那麼緊緊的盯著一眾遊民;為首的遊民被盯得有點發毛,但還是嗦嗦牙簽,壯著膽子向騎軍校尉打個稽首,嬉皮笑臉的說“大人,我們就是去去瞧個熱鬧,通融下唄。”
隻見騎軍校尉冷笑一聲:“少他娘的套近乎,平時不帶要搭理你們,還真以為自己是個什麼東西了,告訴你,今天上麵有令,任何人不得靠近皇城一裏。”遊民一愣,聽到校尉的辱罵,心裏一陣無名火冒起,想自己痞子六好歹也是西城這邊的‘地頭’,不由得恨上心頭,呸的一口吐出嘴裏的牙簽,擼起袖子就要指著這些大兵大罵上一氣。
騎軍校尉眼神一冷,一提馬向前猛衝幾步,一刀鞘便拍在了痞子劉的臉上,打的痞子劉向後翻了三個圈,掉了滿地的牙;幾名遊民嚇得掉頭邊跑,剩下的也畏畏縮縮的向後退去,唯有幾個夠義氣的壯著膽子上前將在地上疼的直打滾的痞子劉攙扶了起來。
騎軍校尉冷冷的掃視了一圈遊民群,發出一聲嗤笑,轉身向著身後的騎軍下令道:“全軍準備衝鋒,一刻香後發現任何靠近皇城午門前附近一裏者,隻要可疑,殺無赦。”眾騎軍大喝一聲:“諾”,齊齊提馬拔刀,眼神冷冽的注視著前方的遊民群,一眾遊民嚇得臉色大變,拖著痞子劉轉身就跑;片刻之後,皇宮午門前的大道上便已空無一人,就連居住在附近的居民也關緊了門窗,躲回了家中,隻留下一陣秋風帶著落葉在大街上寂寞的吹著。
校尉將手中的馬刀歸回刀鞘,拍拍座下的戰馬,提馬轉身向皇城方向行去,麾下一眾軍士也紛紛將刀歸鞘,催馬跟上首領,一名小軍士偷偷看看周圍,見四下無他人,便催馬快行幾步,追上校尉,小聲的問道:“王頭,發生什麼大事了,怎麼連我們鐵甲禁衛騎軍也調回皇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