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鬥佛法須彌受教,聽解經眾僧有悟(2 / 2)

“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提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此言無比眾生即菩薩,一旦覺悟,即已無我,若執入我,便非覺悟,無我人相別,是名佛度也。

“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此言說法利生,不當著諸相,著相施法,即有為也。

“菩薩但應如所教住”者,覺者不應迷諸相,自住施教,皆應離相也。

“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者,不應著世間色相觀本性也。凡以世相見者,自見者為內魔,外感者外魔,俱非絕見也。故言:“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不可著色相相見也。

“凡有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者,人之六根六覺受之六觸,皆虛妄不實,故見之者假。若得非相之相,即如來。下文研讀此經而生實相者,當知其人於無量千劫前已種善根。善根,善因也。生實信,善果也。由果知因,故知其其宿業有因而種善根也。

“一念生盡信者,須菩提,如來悉之悉見”者,言信生於心,心本佛性,故自心所見,如來悉知。

“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者,法本因人而作喻,如舟度岸,到岸則棄,故法與非法皆可當舍。以是義,故無定法名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也無定法如來可說,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也。以是義故,度人不可言定法也。

台下眾僧若有所悟,聽得如癡如醉。須彌繼續道:“菩提之義,善惡之義,凡聖之義,皆如是否?”

玄妙笑道:“如是、如是!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者,法得無為,方為無上,各臻無上,各個不同也。此經本指無上,凡臻無上,皆得到此。故一切諸佛,及諸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也。

須彌反唇相譏道:“難道諸佛入道,悟證有異,入法不同,而同歸涅槃有誤?凡諸法門,皆稱無上正等正覺之法,以入得無上也。我今日方知: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也實無佛法也。”

玄妙頷首稱道:“唯我法而始歸有法,若無法則歸無法,明知於法,無處是發,無處非法也。”又道:

“如來在燃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者若有得法,則為定法也,故雲無所得也。

“是故諸菩薩,摩阿薩,應如是聲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此言凡諸覺悟,應不往六識而生離塵清淨心,唯念念不住於六處之識,則念念可住於本來之性,故雲無所住而生其心也。世人住諸六觸,故自性不見也。

“佛說非身,是名大身”者,有身則有相,大者更有大者較。唯非身之大,無可較比,故曰大身。大身為真,緣一切色相皆空而不著。

(作者注:佛法太過浩瀚,隻此一經便深不可測,歎自身佛學低微,實在不敢再如此增添罪業。加之旅途勞頓,這一回為上半,未全。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