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也可以舉出波士本圖珊夫人(Gertrude Bosboom-Toussaint,1812-86)作為一個新傾向的前驅,她的最初的傳奇小說和人情小說,是還站在盤旋於自滿的寬泛中的範圍裏和應用普通材料的舊荷蘭史詩上的,但後來卻轉向社會底和心理學底問題,以甚大的熟練,運用於幾種傳奇小說上,如“Major Frans”及“Raymond de Schrijnwerker”。
繼八十年代初的新傾向之後,首先的努力,是表麵的,對於形式。人們為韻文和散文尋求新的表現法,這就給荷蘭語的拙笨弄到了流動和生命。於是先行試驗,將那已經全沒在近兩世紀由冷的回想所成的詩的塵芥之中的,直到那時很被忽略了的抒情詩,再給以榮譽。直到那時候,幾乎沒有一篇荷蘭的抒情詩可言,現在則這些不憚於和別民族的相比較的抒情詩,已占得強有力的地位了。
在這裏,那青年夭死的沛克(Jacques Perk,1860–81)首先值得聲敘,他那一八八三年出版的詩,始將一切的優秀聯合起來,以極短的時期,助荷蘭的抒情詩在世界文學上得了光榮的位置。
少年荷蘭的抒情詩人中,安忒衛普(Antwerp)人波勒兌蒙德(Pol de Mont,geb.1859)實最著名於德國。他那在許多結集上所發表的詩,因為思想的新穎和勇敢,還因為異常的形式的圓滿,遂以顯見。他對於無可非議的外形的努力,過於一切,往往大不利於他的詩。加以他的偏愛最煩重最複雜的韻律,致使他的詩頗失掉些表現的簡單和自然,而這些是抒情底詩類的第一等的必要。
一切的形式圓滿,而有表現的自然者,從一八五九年生於亞摩斯達登(Amsterdam)的斯華司(Helene Swarth)可以覓得。她受教育於勃呂舍勒(Brüsl),較之故鄉的語言,卻是法蘭西語差堪自信,因此她最初發表的兩本詩集,“FLeurs du Rêve”(1879)和“Les Printannières”(1881),也用法蘭西語的。後來她才和荷蘭文學做了親近的相識,但她於此卻覺得熟悉不如德文。這特在她的精神生活上,加了深而持久的效力。她怎樣地在極短時期中,闖入了幼時本曾熟習,而現在這才較為深信了的荷蘭語的精神裏,是她用這種語言的第一種著作“Eenzame Bloemen”(1883)就顯示著的,在次年的續集“Blauwe Bloemen”裏便更甚了。後來她還發表了許多小本子的詩,其中以“Sneeuwvlohken”(1888)和“Passiebloemen”(1892)為最有凡新荷蘭的抒情詩所能表見的圓滿。
人也可以舉出波士本圖珊夫人(Gertrude Bosboom-Toussaint,1812-86)作為一個新傾向的前驅,她的最初的傳奇小說和人情小說,是還站在盤旋於自滿的寬泛中的範圍裏和應用普通材料的舊荷蘭史詩上的,但後來卻轉向社會底和心理學底問題,以甚大的熟練,運用於幾種傳奇小說上,如“Major Frans”及“Raymond de Schrijnwerker”。
繼八十年代初的新傾向之後,首先的努力,是表麵的,對於形式。人們為韻文和散文尋求新的表現法,這就給荷蘭語的拙笨弄到了流動和生命。於是先行試驗,將那已經全沒在近兩世紀由冷的回想所成的詩的塵芥之中的,直到那時很被忽略了的抒情詩,再給以榮譽。直到那時候,幾乎沒有一篇荷蘭的抒情詩可言,現在則這些不憚於和別民族的相比較的抒情詩,已占得強有力的地位了。
在這裏,那青年夭死的沛克(Jacques Perk,1860–81)首先值得聲敘,他那一八八三年出版的詩,始將一切的優秀聯合起來,以極短的時期,助荷蘭的抒情詩在世界文學上得了光榮的位置。
少年荷蘭的抒情詩人中,安忒衛普(Antwerp)人波勒兌蒙德(Pol de Mont,geb.1859)實最著名於德國。他那在許多結集上所發表的詩,因為思想的新穎和勇敢,還因為異常的形式的圓滿,遂以顯見。他對於無可非議的外形的努力,過於一切,往往大不利於他的詩。加以他的偏愛最煩重最複雜的韻律,致使他的詩頗失掉些表現的簡單和自然,而這些是抒情底詩類的第一等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