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好好享受(1 / 2)

胡羅北坐在沙發上,什麼也做不了,甚至連坐也坐不好,因為傷口壓著會痛,屁股必須一會兒左歪,一會兒右偏,既麻煩又無聊。

折騰十多分鍾,他實在忍受不了,幹脆站起來,在客廳裏走動,四處觀看。

電視牆裏,嵌著一台尺寸超級大的電視,胡羅北打開,屏幕上顯出上次看了一半的電影,色彩飽滿而真實,清晰得仿佛在這邊的世界。

不虧是有錢人,胡羅北感歎,看這尺寸,看這外形,他眼睛沒瞎的話,應該就是索尼的Z9D。

付五十萬找一塊錢,就為買台電視,胡羅北嘖嘖兩聲,自己這輩子,不知道有沒有可能達到這個境界?

做人嘛,就是要有理想,星爺說得好,做人沒有理想,和鹹魚有什麼區別?

比世界上買了這台電視的人更有錢或者一樣有錢,很難。

但賺個五十萬買這台電視,其它的啥也不買,相對來說簡單很多,而表麵上又是一樣的。

也就是說,假如你有五十萬,絕對算不上有錢人。

但是你花五十萬買了這台索尼Z9D,那麼恭喜您,您跟全球那幾十個億萬富翁一樣,擁有了這台電視。

身份瞬間就上來了。

這就是消費主義陷阱,即購買等於自我實現。

iPhone4s剛剛出現時,絕大部分社會底層以及中產階級,想買它的心理便是此種。當然不止那時候,現在也差不多。

一個商品有了能象征上等身份的烙印,群眾就會蜂擁而上,奢侈品基本上便是如此定位。

他們買的不是東西本身,不是它的功能,而是人們的想象所賦予它們的故事。

在那個故事裏,他們站在重要的位置上,過著重要的生活,世界非常精彩,文明的發展就在指尖,觸手可及。

胡羅北不想這樣,自己是什麼人,為什麼要被商品決定?

我用商品,非商品用我。我|草|生活,而非生活|草|我。

在巨大的資本社會裏,保持這麼一種態度是非常難的,但是勿忘初心,方得始終,如果被物質所吞噬自我,活著有何意義?不,那不是真正的活著。

應該是我吞噬物質才對,胡羅北豪氣萬丈地想,哼,我要把玩物質!

有些人因為不努力,美其名曰厭惡物質橫流的世界,要追求精神生活,但內心對金錢又十分火熱,胡羅北向來是看不起的。

因為他們不是真的渴求精神世界,而是在物質上失敗後,必須要從另一個地方抨擊一番,找回場子。

人們就這樣在互相攻擊中各得其所,形成自己可能終其一生,都不會真正去看一眼的自我。

胡羅北不想要這樣的自我,他喜歡瀟灑一點,真實一點。

他是個高一學生,成天有人對他說社會多殘酷,但哪怕吃虧上當,他也不會像那些勸他的人那樣,把狡猾和心機當作所謂的成熟。

因為隻要有點邏輯,就知道這壓根不是成熟,至少胡羅北不認為那是成熟。

他覺得成熟是不從他人的眼光中尋求存在感、優越感、安全感。

做自己喜歡事,做自己想做的人。

這才是胡羅北想過的生活。

而那些人,迫不及待想和曾經的自己撇開關係,臉上擺出一幅我成熟了的表情,時不時就好為人師地“勸導”別人,跟個驕傲的公雞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