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幾日,趙德泰將曬好的狼皮放到櫃子裏,準備入冬時,拿到集市上,賣個好價錢。
這個時候,村裏來了一支百餘人的軍隊,為首的是個百夫長。他一到村子便找到了本村的裏正,讓他敲鑼,召集全村的百姓,在村口的大槐樹下開會。裏正不敢抗命,把村裏的人全部集中到村口。
那百夫長站在高處,握著腰中佩劍,用鞭子指著麵前一眾百姓,大聲說道:“皇上有令,將你村中六百五十八名百姓遷徙到河北滄州,願意遷徙者,到了滄州之後,分與房屋與土地,並免除三年徭役、賦稅;不願遷徙者,乃是抗旨不遵,輕則充軍三千裏,重則殺頭。給你們一天時間,收拾行囊,明日此時,列隊出發,如有逃逸者,打三十鞭子,帶枷遷徙。”
此言一出,民聲四起,有人痛哭,有人歡笑,有人悵然若失,有人喜上眉梢。
趙德泰挺高興,一個人跑回家中,他實在是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炕上攤個包袱皮,放上幾件換洗的衣服,四張狼皮也放到裏麵,收拾停當後,拿著幾文錢,到村口的雜貨鋪買了白蠟、紙錢,去給母親上墳,磕頭之後,趙德泰跪在墳前,說道:“娘親,這是兒子最後一次給您老人家上墳,明天,我便要動身前往河北滄州,軍爺剛才說了,到那裏以後,會分給我房子和土地,而且免除三年的徭役和賦稅。娘親,我到了那裏,好好地幹活,攢夠了錢,娶媳婦,多生孩子,過個五、七年,我再帶著老婆、孩子回來給你老人家上墳。求娘親在天之靈保佑兒子。”說罷,又磕了幾個頭,這才起身回村。
剛到村口,卻見村口的大槐樹下,捆著一個中年人,麵前站著一個軍漢,赤著上身,手中拿著皮鞭,正在鞭打樹上的中年人。中年人不住地哀嚎,軍漢卻不住手。趙德泰一打聽才知道,中年人想要逃跑,被抓回來,受到鞭打。
趙德泰搖搖頭,不以為然地說道:“真是想不開,去滄州,有屋住,有田種,還免稅三年,為什麼要逃跑。”
第二天,手拿長矛的士兵挨家挨戶地清點人數,有些上年紀的老人,故土難離,說什麼也不肯走,被士兵架著,塞到馬車上。昨日逃跑的那個中年人,果然被戴了枷鎖,一個士兵手握長矛,站在他的身旁。
幾十名士兵驅趕著六百多名村民,離開了村子。殿後的二十名士兵,放火焚村,待大火燒起之後,這才匆匆離開。
百姓回頭,看見自己昔日的家園被付之一炬,紛紛痛哭。
隊伍裏有老有少,行走十分緩慢,半個多月,才走出山西邊境。
百夫長清點人數,發現隻剩下五百二十多人,除了半路上染病身亡的三十幾人,竟有百餘人逃跑的不知去向。百夫長大怒,命令士兵將剩下的五百多人,除去老弱病殘,十人一組,用繩索捆手,編成若幹隊伍。並且規定,十人中一人逃跑,其餘九人一並處死。
趙德泰與趙德平、趙德川等人編入一組,十個人踉踉蹌蹌地前行。趙德川不停地痛哭,前兩天,他的母親病死在半路上,帶隊的百夫長隻是命人在路邊隨便挖了一個土坑,將他的母親草草掩埋,就下令繼續前行了。趙德川一路上隻是哭,翻來覆去隻有一句話:“我娘親連口棺材都沒有。”開始時,趙德平等人還勸他兩句,到後來,被他哭得煩了,也就由他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