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醫護人員不得不給她注射了鎮靜劑,她才終於躺在床上睡著了。
薩拉卓越的推理能力與她的病應運而生,每當她發病,精神極端亢奮的時候,總能根據一些蛛絲馬跡找到很多重要的線索,這種近乎天賦的能力是國安局裏任何人都達不到的。然而,她的身體卻每況愈下。
薩拉得的這種病,在臨床學上被稱為狂躁抑鬱症,簡稱躁鬱症。躁狂抑鬱的兩極同時折磨著患者,常常會讓他們在極度的亢奮之後又極度的疲憊,身心都受到不小的折磨。然而在心理學上,這種精神疾病又顯得很特殊,因為從沒有一種心理疾病會像躁鬱症一樣,與“天才”如此息息相關。
雖然有很多資料都證明,“躁狂抑鬱多才俊”,但並不是所有的躁鬱症患者都能有天才般的能力和造詣。芸芸眾生中,也有不少人飽受躁鬱症的折磨和困擾。
躁鬱症是一種間發性的疾病,且在兩次病情發作的間隔期間,患者並沒有什麼異常狀況,因此病情很容易被忽略。然而一旦發病,卻是來勢洶洶的。
大部分躁鬱症患者都是連續地,“有規律”地發作。也就是說在極度的狂躁之後,會迎來極度的抑鬱。
狂躁時,情緒高漲,對待事物往往熱情過度。這個時候如果與之交往,會覺得這個人是那麼的興高采烈,無憂無慮。但這隻是早期的症狀,如果病情已經很嚴重,那躁狂發作的表現則是像刺蝟一樣難以接近且易怒。
狂躁發作時,患者的思維是非常活躍的,高談闊論,滔滔不絕,也不會感到疲憊,甚至有時候會有很多幻想的成分在裏麵,胡亂虛構情節而自己渾然不知。這個時候,其實患者並不需要任何人懂得他在講什麼,因為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跳躍的思維會很快讓他變得混亂,顯得語無倫次。
這個時候,頭腦風暴也會讓患者的意誌行為增強,即“協調性精神運動性興奮”,最有意思的一點在於,患者處在狂躁症發作的時候,恰恰是他言行最為一致的時候,內心體驗與所作出的反應和外界環境較為統一。
腦神經的亢奮帶來的效果就是失眠,或者根本不需要睡覺,就像薩拉一樣,持續36個小時不停歇地工作也不覺得疲憊。
狂躁症的發作一般會持續三天左右,接下來便是可怕的抑鬱症,而且二者幾乎不會“掉鏈子”,隻要有了狂躁,就勢必迎來抑鬱。
這時我們就會發現,患者突然對一切東西都喪失了興趣,哪怕是他昨天還愛不釋手的事情,今天都會懶得去看一眼。他開始感到很疲憊,吃不下東西,要麼是睡很長時間都不醒,要麼就是躺在床上睡不著,但又沒力氣動彈。
更可怕的是,他會發現自己根本無法集中精神思考問題,頭腦像是錯了線路的指揮站,各種信息到處亂竄,卻組合不起來。眼前會出現幻覺,難辨真假。
無怪乎那些躁鬱症患者,幾乎都會有自殺的衝動了,因為這樣“刺激”的腦神經活動會嚴重影響到他們的生活,即便他們會因此變得更“聰明”,更容易創造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