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文宗鹹豐(3 / 3)

沙俄搶占了我國多少領土

鴉片戰爭結束後,帝國主義列強加緊了對我國的侵略。而沙皇俄國仗著與我國相鄰的優勢大肆向我國的東北地區擴張,以各種名目侵占我國東北的大部分領土。從道光二十七年開始,到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這將近二十年的時間裏,沙俄通過《璦琿條約》、《北京條約》以及一係列的勘界條約,共侵占了我國一百四十四多萬平方公裏的領土。

火燒圓明園

火燒圓明園,其實是人們慣說的一個提法。英法聯軍真正燒的不止是圓明園,還有京西皇家三山五園,被焚毀的範圍遠遠比圓明園大得多。

鹹豐十年,英法聯軍攻占北京後,於十月六日占領了圓明園,圓明園內的守軍寡不敵眾,紛紛投降,圓明園總管大臣文豐見圓明園失守,便投福海自盡了,而住在園內的常嬪因受驚嚇而死。英、法軍隊在圓明園內洗劫兩天後,轉而向北京城內開進。五天後,英軍又派出一千二百多名騎兵和一個步兵團,再次洗劫了圓明園,英國全權代表詹姆士布魯斯以清政府曾將巴夏禮等囚於圓明園為借口,要求清政府必須先將圓明園焚毀才能和他們議和。七天後,三千五百名英軍再次衝入圓明園,一把大火燒了圓明園,這把火燒了三天都沒有熄滅,圓明園及附近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及海澱鎮都被燒成了一片廢墟,生活在安佑宮中的近三百名太監、宮女、工匠都因為來不及逃走而葬身於火海中。

鹹豐十年,英法聯軍焚燒圓明園僅僅是圓明園的第一次重創而已,在這次的焚燒中,英法聯軍的本意是將圓明園夷為平地,但由於圓明園園子的麵積太大,景點分散,而且水域遼闊,一些偏僻之處和水中景點幸免於難。如,圓明園的蓬島瑤台、藏舟塢,綺春園的大宮門、正覺寺等都保存了下來。所以,光緒二十六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的時候,他們再次放火燒了圓明園,使這裏殘存下來的珍貴的皇家宮殿建築再一次遭到掠奪焚劫。這真是一場嚴重的文化暴力啊。

清朝太監的品級是怎麼規定的

清朝的太監進宮後要拜師父,學規矩,幹得好會逐步升到很高的職位,比如能當上皇帝身邊的伺候太監,其地位就會相應地上升。如果能當上總管太監,那就是太監中的大官了。雍正年間,雍正帝規定太監的品級最高為正四品,後又規定太監品級不分正從,隻稱四品、五品,升降也以此為準。

顧命大臣中為什麼沒有“鬼子六兒”

鹹豐帝和恭親王奕的感情本來很好,但因為爭奪皇位的事情,兩人之間有了嫌隙,在鹹豐去世時,鹹豐帝也沒有把奕列為八大顧命大臣中,這裏麵當然有他的原因。

在道光帝晚年的時候,鹹豐帝和奕爭奪皇位,後來,善於演戲的鹹豐戰勝了一身才氣的奕,當上了皇帝。而鹹豐即位後,也按照父皇的遺誌命奕為恭親王。但奕對自己沒能當上皇帝的事一直耿耿於懷,對鹹豐很是不服氣,所以處處擺出一副不服的氣勢。在鹹豐剛即位的時候,他還能夠事事找奕商量,很重視他,但隨著奕越來越不把他放在眼裏,鹹豐也就越來越討厭這個六弟了。

後來,因為奕生母的事情,讓鹹豐對這個弟弟更是討厭。奕的生母靜貴妃同時也是鹹豐的養母,她撫養鹹豐長大,在鹹豐當上皇帝後,她自恃撫養皇帝,想讓鹹豐立她為皇太後,而奕也想借母親地位的上升擴展自己的勢力。但鹹豐帝卻並沒有這個意思。他認為,先皇去世後,有後世的皇帝立自己的生母為皇太後的先例,但卻沒有立其他的妃嬪為皇太後的先例,所以不能應允。鹹豐五年,靜貴妃病重,一天,鹹豐要去看望她,恰遇奕出來,鹹豐問他情況,奕說靜貴妃等有了封號才能閉眼。鹹豐無奈隻能支吾了兩聲。奕就當是鹹豐認可了,於是馬上跑到軍機處著手辦理為靜貴妃上封號的事情。事後,鹹豐十分氣憤,說是奕故意挾持自己才這樣的。於是,在靜貴妃死後,他一紙詔書把奕的軍機大臣的職務銷除了。

鹹豐七年,鹹豐又重新任命奕為都統,但這個官職很小,再加上肅順一派的勢力不斷強大,他的力量在逐漸減少。在肅順一派的不斷打擊和中傷下,鹹豐一朝,奕再也沒有受到皇帝的信任。也正因為於此,鹹豐在駕崩前才沒有選擇奕為顧命大臣。

清朝太監的名額有什麼限定

清朝太監的總人數額定為三千三百名,但各朝都沒有達到這個數額。乾隆五十八年時,實用太監二千六百零五名。道光二十二年,實用太監二千二百一十六名。鹹豐末年,核定太監人數二千五百名。光緒十三年,實用太監一千六百九十三名。太監除了在宮裏宮外的各部門工作外,還會被分配到一些王公大臣家裏工作。清初王公大臣家用太監無定額,嘉慶四年,才有了具體規定:親王可用七品首領太監一名,太監四十名;郡王可用八品太監首領一名,太監三十名;貝勒可用太監二十名;貝子可用太監十名;公主額駙可用太監十名。

鹹豐帝為何英年早逝

鹹豐帝出生於道光十一年九月,死於鹹豐十二年七月,年僅31歲。這樣的一代帝王,為什麼僅僅活了31年就離開了這個世界呢?是因為操勞國事嗎?

其實,並不是因為鹹豐日夜操勞國事的原因,而是因為他自幼就體弱多病的緣故。鹹豐初年,北京有“瘸龍病鳳”的童謠,說的就是皇帝是個瘸子,皇後也是個病秧子。鹹豐帝之所以從小就體弱多病,據說是因為他早產的緣故。鹹豐帝的母親當初比另一位妃子稍微晚一些時間懷孕,但是鹹豐帝卻比那位皇子早出生。傳說是因為鹹豐的母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大阿哥而讓太醫給自己開了保胎速生藥。後來,果然鹹豐比他的弟弟早了十天出生。既然是藥物所致,那麼對鹹豐的身體肯定是有影響的。

鹹豐即位後,大清朝是內憂外患,就算他不是一代明君,身在其位,也要多多少少為國事煩憂啊。再加上他本來就膽子小,天天在驚恐中度日,難保不會有什麼憂心而得的疾病。再加上鹹豐生性好色,縱欲無度,這對他的身體也是一大傷害。

鹹豐帝因為國事的煩憂再加上縱欲過度,身體越來越虛弱,後來又患上了咯血症。太醫給他開了一個良方,說是鹿血可以治此病。於是,鹹豐就命人在宮中養了一百多頭鹿,隨用隨取。也因此,鹿血成了他苟延殘喘、須臾不能離開的救命良藥。鹹豐十年七月,英法聯軍攻入北京,鹹豐又驚又怕,留下奕與洋人談判後,就偕慈禧、肅順等一班人馬,借口避暑跑到了承德避暑山莊避禍去了。到了承德,鹹豐帝依然終日縱情於聲色之中,以致咯血症突然發作,鹹豐馬上命人去取鹿血,但慌忙之中找不到鹿,不久,他便氣絕身亡了。

節儉的孝貞皇後

鹹豐的皇後孝貞,就是以後的慈安太後,非常節儉,在整個清朝的後宮中,她也是首屈一指的節儉。她時常穿著布衣,房裏的裝飾也是儉樸得很,根本看不出來這是皇後的寢宮。她也從來不用繡品,對於外國進貢的東西,她覺得那些奢侈的東西隻適合觀賞並不實用。她穿的繡鞋,每年都必須自己繡一雙,不假手於他人,而且她繡的鞋子的鞋底也必須是從集市上買來的。逢年過節的時候,每每下官有禮物送給她,她都嚴詞拒絕。每次碰到這種情況,她都教育那些官員說:你獻給我一點東西,那麼百姓就要多受一份饑寒。鹹豐帝視她為女聖人。

鹹豐帝人生的三大過失

縱觀整個大清朝,前期的幾個皇帝都是比較積極開創的,也正因為如此,才有了盛世。到了乾隆後期,衰敗之相已經逐漸顯露出來了,後來的守成皇帝嘉慶、道光也沒有進一步挽救大清朝,而是一步一步地眼看著祖輩們打下來的江山逐漸從自己手裏失去。到了鹹豐朝,由於英法聯軍的入侵,大清朝已經基本上算得上是國破家亡了。

曆數鹹豐帝的過失,主要有三點。其一,是錯坐了皇帝的寶座。跟鹹豐同時競爭皇帝寶座的還有皇六子奕,而這個皇六子奕明顯比鹹豐有才華,有抱負,但就因為不會討好父皇道光,就被會做表麵文章的鹹豐搶走了皇位。如果這個皇位由奕來做的話,也許當時的大清朝會有另一番景象。

其二,是錯離了皇都北京。在鹹豐朝,內有太平天國鬧事,外有英法聯軍入侵,可謂是內憂外患。鹹豐十年,當英法聯軍攻進北京後,鹹豐暗示大臣奏請木蘭圍獵,於是,鹹豐匆忙中逃往了承德避暑山莊。這個時候,如果他有一點才、德的話,也不應該丟下皇城逃跑,而是應該帶領廣大的中國人民奮起反抗侵略軍。就是他的這個錯誤,使得我們的圓明園被焚掠一空。

他的另一個過失就是錯定了顧命大臣。鹹豐十一年,鹹豐在熱河病重,他在臨終前立了自己幼小的兒子同治為帝,同時任命了顧命八大臣為輔臣。他的這個決定沒有平衡當時朝堂上的各方權力和政治關係直接導致了辛酉政變的發生,在已經千瘡百孔的大清朝的身上又加上了人為的一道疤痕。

鹹豐帝的後妃們

鹹豐帝一生共立有三位皇後,孝德顯皇後薩克達氏是鹹豐的原配夫人,孝貞顯皇後就是後來的慈安太後,孝欽顯皇後就是後來的慈禧太後。還有四位貴妃、四位妃子、四位嬪、三位常在。鹹豐比較寵愛的是孝欽顯皇後葉赫那拉氏和莊靜皇貴妃他他拉氏,這兩位受寵的妃嬪分別為鹹豐生了一子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