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操帶著劉備一路快馬加鞭趕回了臨沅縣,待二人稍作休整之後,淩操便迫不及待地向劉備詢問起他的過往經曆來。
劉備微微一歎,那飽經滄桑的臉上流露出一絲無奈和感慨,他緩緩地開口說道:“我本乃漢室宗親,身負重任,一心隻想著能夠興複漢室,重振祖宗之榮光。然而,命運多舛,這世事變化無常啊!
我雖屢次征戰,但皆以失敗告終。可即便如此,我心中那份執著與信念從未動搖過,始終不願輕言放棄。此番在益州,本以為能在此地大展拳腳、有所作為,誰曾料到竟會遭遇漢賊劉翊的阻攔……”
淩操靜靜地聆聽著劉備的訴說,眼中不禁閃過一抹深深的敬意。他深知眼前這位仁厚君子一路走來曆經無數艱難險阻,卻依舊堅守初心不改其誌,實在難能可貴。
於是,淩操輕聲問道:“玄德公壯誌淩雲,此等決心實令在下欽佩不已。隻是如今天下群雄並起。敢問公此後可有什麼具體的謀劃和打算呢?”
劉備聞言,沉默不語,一時之間竟有些躊躇不定。他下意識地抬起頭望向遠方,思緒不由自主地飄到了遠在綿陽的三弟張飛身上。
此刻,他心中暗自思忖道:“也不知道三弟現今狀況如何?是否已經知曉成都已然失陷之事?又是否會率領軍隊趕來尋找我的下落呢?”想到此處,劉備不禁眉頭緊蹙,憂心忡忡起來。
成都,趙雲召集眾將齊聚一堂,其中便包括成都城內原劉璋麾下將領。趙雲命人假傳劉備的命令,成都遭到圍困,讓張飛率軍支援成都。又命馬超,龐德,呂布各率一軍埋伏在張飛返回成都的必經之路上。
綿陽城此刻已陷入絕境,被張任所率領的大軍從三個方向團團圍住,水泄不通。法正抵達此地已然過去十餘天,這段時間裏,他每日都會登上城頭,仔細地觀察著城外敵軍的動向以及城內的局勢變化。
隨著時間一天天流逝,他心中越發清楚明白,這座綿陽城恐怕已是危如累卵、朝不保夕。
法正他喚來親信,命其攜帶自己親手書寫的一封信函麵呈張任將軍。那封信中言辭懇切,苦口婆心地勸說張任放下成見與武器,歸降於劉備一方。
信中提到,劉備以仁德聞名天下,其美名遠揚四海,倘若張任能夠順應時勢,投效到劉備麾下,必定會得到劉備的器重與賞識,不僅自身能有一番作為,更重要的是還可以避免戰火蔓延,讓無數無辜百姓免受戰亂之苦、流離失所。
然而,當張任收到這封書信後,卻隻是露出一抹不屑一顧的冷笑。他對劉備所謂的仁德嗤之以鼻,認為不過是欺世盜名之舉而已。
當下便毫不猶豫地提筆回信,將劉備和法正狠狠地痛斥了一頓,字裏行間充滿了鄙夷與憤怒,簡直把他們二人罵得狗血淋頭。
沒過多久,法正就收到了張任的回信。他展開信紙匆匆瀏覽一遍之後,不禁無奈地搖了搖頭,臉上浮現出一絲苦澀的笑容。麵對如此強硬頑固的對手,想要勸其投降看來並非易事啊!
但法正並未就此放棄,他知道要想解綿陽之圍,還需要想出更為精妙的計策才行……
就在法正眉頭緊鎖、苦思冥想應對之策的時候,假扮傳令的士卒進入綿陽城中,得知成都被圍困,擔憂大哥安危的張飛猶如熱鍋上的螞蟻一般,坐立難安。
他得知成都如今已被敵軍圍困,心中焦急萬分,仿佛有一團熊熊燃燒的烈火在胸膛裏不斷翻滾著。這種焦慮讓他根本無法靜下心來聽從法正的任何勸阻之言。
“俺老張不能眼睜睜地看著成都落入敵手!”張飛瞪大了銅鈴般的眼睛,滿臉怒容地吼道。
盡管法正一再強調此時貿然行動可能會帶來不可預料的後果,但張飛心意已決,一心隻想盡快領兵回援成都。
見此情形,法正無奈地長歎一聲:“唉……三將軍如此衝動行事,隻怕凶多吉少啊!”然而,他深知自己已經無法改變張飛那堅定的決心。
當天夜幕降臨之後,整個綿陽城都沉浸在一片靜謐之中。突然間,綿陽城原本緊閉的大門緩緩打開了。
緊接著,在月光的映照下,可以看到一隊隊全副武裝的士兵魚貫而出。為首之人正是張飛,隻見他手持丈八蛇矛,威風凜凜地騎在一匹黑色的駿馬上。
張飛率領著軍隊迅速向城外張任的大營衝去。一時間喊殺聲四起,火光衝天。張任的營寨頓時陷入一片混亂之中。
張飛身先士卒,衝入敵陣,手中的丈八蛇矛上下翻飛,所到之處敵人紛紛倒地。其麾下的將士們也個個奮勇殺敵,銳不可當。
不過,張飛並沒有被眼前的勝利衝昏頭腦。他知道自己此行的目的並非要徹底擊潰張任的大軍,而是要盡快趕赴成都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