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遷都洛陽(2 / 2)

與此同時,遠在千裏之外征戰沙場的曹操得知了這一消息。他微微頷首,表示讚許之意。曹操深知劉翊此番果斷出手乃是為了替自己穩固後方,確保大軍在外能夠毫無後顧之憂地奮勇殺敵。

有此忠臣良將相助,何愁大漢不能再現昔日榮光不成?想到此處,曹操不禁豪情萬丈,揮師繼續向著勝利的方向挺進。

此時的他更加堅定了平定羌亂的決心,唯有早日凱旋而歸,才能不負天子信任,不負劉翊此番苦心。

劉翊一臉凝重地站在天子麵前,就遷都回洛陽之事展開深入探討。劉協靜靜地聆聽著劉翊的陳述,內心不禁泛起陣陣漣漪。

一方麵,他對於能夠重返故都滿懷期待;另一方麵,現實的困境又讓他眉頭緊蹙,麵露難色。

隻聽得劉協憂心忡忡地說道:“朕亦心向往之,欲還於舊都。然而,今時今日的洛陽已然百廢待興,昔日輝煌壯麗的宮室如今殘破不堪。

若是貿然遷都,所需耗費必然巨大無比,如此一來,恐怕會給百姓帶來沉重負擔,勞民傷財啊!”言語之間,盡顯其憂國憂民之心。

劉翊聞此,連忙拱手進言道:“陛下莫憂!洛陽雖曆經滄桑、略顯破敗,但畢竟乃是我大漢祖宗宗廟之所在,更是萬民人心所向之地。

且看當下,此時不正是重振朝綱的絕佳時機嗎?至於遷都所需費用,臣以為可向天下富戶商賈發出號召,懇請他們慷慨解囊、捐資助力。同時,各地賦稅亦可作為有力支撐,假以時日,必能逐步修複洛陽城昔日榮光。”

劉協聽罷,眼中閃過一絲驚喜之色,旋即站起身來,激動之情溢於言表,高聲說道:“善哉!此言甚合朕意。但憑皇兄作主便是!”兩人相視而笑,隨後商議決定於明日早朝之上正式提出遷都之事。

待劉翊離開皇宮之後,劉協獨自佇立窗前,目光投向遠方,心中滿是對洛陽的美好憧憬。

在他的腦海之中,一幅大漢再度興盛繁榮的宏偉畫卷徐徐展開——市井街巷熙熙攘攘,商鋪酒肆賓客盈門,農田阡陌麥浪翻滾……

盡管深知這一路走來必定充滿艱難險阻,但劉協堅信隻要君臣一心、眾誌成城,未來必將充滿無限希望。

翌日清晨,陽光透過雲層灑向宏偉的朝堂,殿內氣氛卻異常凝重,一片嘩然之聲此起彼伏。眾多身著朝服的大臣們麵麵相覷,交頭接耳,隨後紛紛跨步而出,毫不掩飾地表達著自己的反對意見。

其中一位白發蒼蒼、滿臉皺紋的老臣更是身體微微顫抖著,他用那布滿青筋的手緊緊握住笏板,聲音沙啞而又帶著幾分急切地說道:“陛下啊!洛陽城久經戰亂,昔日的繁華早已煙消雲散,如今已是殘垣斷壁、破敗不堪。

此時遷都,所需耗費之巨實難想象,況且這沉重的負擔最終都將壓在無辜百姓身上,他們如何能夠承受得起啊?”說完,老臣不禁搖頭歎息,眼中滿是憂慮之色。

其他朝臣見狀,也趕忙隨聲附和道:“是啊,陛下!洛陽城曆經滄桑,百廢待興,此刻遷都絕非明智之舉啊!”一時間,朝堂之上反對之聲如潮水般洶湧而來。

然而麵對眾臣的質疑與反對,劉翊卻是不慌不忙,他昂首挺胸,氣定神閑地向前邁了一步,然後目光堅定地望向眾人,朗聲道:“諸位大人所言不無道理,但洛陽乃是我大漢的根基所在,承載著數百年的曆史與榮耀。

盡管如今它遭受戰火摧殘,但隻要我們下定決心遷都回去,並全力加以重建,定能重煥生機,重振人心。”

劉翊這番慷慨陳詞雖然說得有理有據,但那些固執的朝臣們似乎並不為之所動,依舊堅持著自己的觀點,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整個朝堂陷入了激烈的爭執之中。

劉協望著眼前這群如頑石般固執己見的大臣們,心中的怒火猶如熊熊燃燒的烈焰一般愈燒愈旺。

隻見他從龍椅上霍然站起,緊接著,他怒目圓睜,扯開嗓子厲聲嗬斥道:“朕意已決!洛陽乃是我大漢曆代先皇的發祥之地,承載著無數祖宗的榮耀與記憶,無論如何都必須遷回!你們又怎會懂得朕此番決策對於重振我大漢雄風所具有的深遠意義?”

言罷,劉協那雙原本就威嚴無比的眼眸此刻更是如同寒冰一般,冷冷地掃視過那些對遷都之事反對得最為激烈的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