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遷都洛陽(1 / 2)

畢竟,涼州的老百姓們飽受了多年戰火硝煙的摧殘折磨,生活困苦不堪。而如今,終於迎來了喘息之機,可以安心休養、生息繁衍。對於曹操的這些善舉,涼州民眾自然是感恩戴德,對其讚譽有加。

然而,就在此時,劉協身旁的一部分老臣子卻對曹操日漸強盛的權勢感到憂心忡忡。他們眼見曹操在涼州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生怕他終有一天重蹈覆轍控製天子和朝堂。

於是乎,這幫人私下裏密謀策劃,妄圖挑撥劉協和曹操之間的關係。這群心懷叵測的舊臣瞅準時機,一同進宮麵聖。

他們巧舌如簧,向劉協進獻讒言,誣陷曹操在涼州擁兵自重,大有圖謀不軌之意。

劉協乍一聽聞此言,頓時眉頭緊鎖,臉色變得陰沉起來。原本對曹操深信不疑的心,此刻也不由得生出一絲疑慮來……

曹操乃是亂世之梟雄,對於朝中局勢可謂洞若觀火。盡管此時的他一心一意隻為國家社稷著想,但身處這權力爭鬥的旋渦之中,難免會招人猜忌與懷疑。

一日,曹操收到了一封來自朝中親信之人的密信。信中的內容詳細地描述了當前朝廷內部錯綜複雜的關係以及各種勢力之間的明爭暗鬥。

讀完此信之後,曹操不禁陷入沉思:如何才能擺脫眼前這艱難的處境呢?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曹操終於下定決心要主動出擊,以此來證明自己對漢室的耿耿忠心。

於是,曹操奮筆疾書,向天子劉協呈上一份奏折,懇請皇上恩準他率領大軍前去征討羌族。

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定,曹操自有其深意。其一,可以借此機會將自己手中掌握的部分兵力調離涼州這個是非之地,如此一來便能大大降低其他人認為他擁兵自重、圖謀不軌的嫌疑。

其二,如果此次出征能夠順利地平定羌族之亂,那無疑將會成為一樁驚天動地的大功,屆時不僅可以彰顯出他對大漢王朝的赤膽忠心,更是能讓那些心懷叵測之人徹底閉嘴。

當劉協看到曹操的這份上書時,原本懸著的心稍稍放鬆了一些。畢竟,曹操此舉表明了他願意為國家排憂解難的決心和勇氣。隨後,劉協立即召集滿朝文武大臣,共同商討關於曹操出兵征討羌族一事。

朝堂之上,氣氛異常凝重。那些平日裏常常向劉協進獻讒言詆毀曹操的老臣們,此刻雖然心中依舊充滿不甘,但麵對曹操如此堅定的態度和合理的請求,他們也不敢貿然站出來公然表示反對。

得到了皇帝和眾大臣的默許之後,曹操沒有絲毫耽擱,迅速開始整頓軍馬糧草,並親自點齊精兵強將,準備踏上征程。

在漫長的行軍路途中,曹操始終保持著高度的警惕性。一方麵,他精心部署兵力,嚴密防範著羌族軍隊可能發動的突然襲擊。

另一方麵,他還要時刻留意著長安方麵傳來的消息,小心翼翼地應對著朝中隨時都有可能發生的種種變數。

劉翊得知消息後,頓感頭大。這群人建設大漢不見他們出力,搞內鬥確是一把好手。隻得進宮與天子劉協交談曹操的事情。

劉翊在麵見聖上之後,懷揣著天子親口下達的諭旨,猶如一陣疾風驟雨般迅速展開行動。

派遣呂布率軍直奔那些跳的比較歡的大臣宅邸而去。刹那間,整個京城陷入一片混亂與喧囂之中,雞鳴犬吠之聲此起彼伏,人們驚慌失措,四處奔逃。

那些平日裏養尊處優、作威作福的大臣們做夢也沒有想到,劉翊竟然有如此膽量和魄力,敢公然對他們下手。

麵對突如其來的變故,他們驚恐萬分,一邊拚命掙紮反抗,一邊聲嘶力竭地高喊著:“切莫忘記當年霍光的下場!”試圖以曆史上權臣最終不得善終的事例來威懾劉翊,讓他心生忌憚從而罷手。

然而,劉翊絲毫不為所動,他目光冷峻如霜,嘴角泛起一抹輕蔑的冷笑,義正言辭地嗬斥道:“你們這群奸佞之臣,擾亂朝堂綱紀,犯下累累罪行,實在是天理難容,今日便是你們伏法之時!”

經過一番激烈的較量,劉翊終於成功地將這些大臣一一捉拿歸案,並投入大牢。直到此刻,他那顆一直緊繃的心方才稍稍放鬆下來,但他心裏非常清楚,目前所做的一切僅僅隻是權宜之計而已。

因為這些大臣身後所牽涉的勢力盤根錯節,關係網極其複雜龐大,如果不能將其一網打盡,斬草除根,日後必將後患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