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翊回到城外自己的營地後,便下令明日一早啟程回並州。先是去了曹操的大營與其告別後,又去了公孫瓚的大營。
告訴公孫瓚自己直接回並州,不再隨他一同前往右北平,等他回到右北平接手防務後,就會將張遼一部調回。
公孫瓚對劉翊此次出兵幫助自己對戰烏桓人深表感謝。言明自己明日將返回幽州,到時會盡快接手防務,讓劉翊麾下部隊盡快返回。
翌日清晨,呂布率領一萬三千多名西涼軍降卒和趙雲率領的一千餘名背嵬軍緩緩走出,向並州進發。
回到晉陽後,劉翊一刻也不敢耽誤,他必須馬上對接下來要麵對的局麵開始進行布局和調整。
任命沮授為並州別駕,田豐為主簿處理並州一切民政事務。同時對麾下的幾個軍團也重新做出了調整。
派人前去右北平調回張遼的天狼軍和嘯狼騎,將他們部署上穀郡和涿郡一帶,並將華雄和樊稠調往張遼麾下成為副將。
又調關羽的青龍軍鎮守常山和中山兩國。
調徐晃的神策軍鎮守一雲中五原帶,並將管亥調到徐晃麾下任副將,又從西涼降卒中給徐晃調去五千名士卒。
調徐榮的赤狐軍鎮守代郡雁門一帶,又從西涼軍降卒中調去三千名士卒。
調張郃青山軍鎮守上郡河西一帶,又從西涼降卒中給徐晃調去五千名士卒。
部署好一切後,劉翊在沮授和田豐的輔助下,在並州大力實施促進民生發展的政策。並大力建設水利方麵的工程,同時也在靜等著時局的變化。
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然而就在這短短的數天之後,一個原本被劉翊逐漸淡忘的身影卻驀然闖入了他的視野,給他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驚喜。原來,那個曾經讓他期待不已的人才——賈詡,終於抵達了晉陽。
當賈詡出現在眼前時,劉翊激動得難以自持。然而,賈詡的眼神中卻流露出一種難以掩飾的幽怨之情。畢竟,自從離開洛陽後,賈詡先是從洛陽前往陽人縣,然後又返回洛陽,最終曆經艱辛,才輾轉來到了晉陽。
在這個動蕩不安的時代裏,賈詡作為一個十分惜命的人,不得不麵對如此漫長而危險的旅程,心中自然會充滿怨氣。
不過,盡管賈詡對劉翊心懷怨念,但他的到來仍然令劉翊欣喜若狂。多虧了董BOSS未能認識到賈詡的卓越才華,否則,這天下恐怕不知早已成為他們兩個人禍禍成什麼樣子了。
於是,劉翊毫不猶豫地任命賈詡為軍師,並開始以三天一次小宴、五天一次大宴的規格款待他。不僅如此,劉翊還天天用甜言蜜語哄著賈詡開心。經過兩個月的努力,賈詡終於改口稱呼劉翊為主公。
這個小小的變化讓劉翊興奮了好幾天,因為他終於成功地將這位三國曆史上最陰險狡詐的謀士納入麾下。
不知道賈詡這個老陰貨和張遼那個小陰貨,這一老一小能擦出什麼樣的火花呢?要不調賈詡去天狼軍待一段時間?看他怎麼禍禍烏桓人?先心疼烏桓人三秒。
初平二年冬季,寒冷的氣息籠罩著大地,但袁紹和袁術兩大陣營之間卻開始出現了激烈的摩擦。
這一切源於袁術的一次任命:他任命孫堅為豫州刺史,命其屯兵陽城。然而,袁紹見此情景,立刻做出回應,也任命周昂為豫州刺史,並迅速派兵襲擊並奪取了陽城。
正當孫堅出兵攻打董卓時,袁紹趁虛而入,占領了陽城。袁術為了奪回失地,派遣公孫越前往援助孫堅。
然而,命運卻對他們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在戰鬥中,公孫越不幸被流矢射中,身隕陽城。更為糟糕的是,公孫越是公孫瓚的弟弟。
當時,公孫瓚正在青州鎮壓黃巾軍,當他得知自己弟弟陣亡的經過後,憤怒之情如火山般爆發。他認為袁紹是導致他弟弟死亡的罪魁禍首,決心要為弟弟報仇。
由於此前成功攻破青州、徐州黃巾軍,公孫瓚的兵力日益強大,士氣高昂。因此,他毫不猶豫地率領大軍攻打袁紹。
公孫瓚的進攻如同狂風暴雨一般,袁紹的軍隊節節敗退。一時間,公孫瓚的威名傳遍了河北地區,冀州的各個郡縣紛紛望風而降。
這場戰爭引發了各方勢力的關注,局勢變得愈發緊張。在這個關鍵時刻,誰能夠掌握主動,誰就能在這場權力鬥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袁紹見到公孫瓚的軍隊氣勢洶洶、銳不可當,心中十分憂慮,想要討好公孫瓚來緩解當下緊張的局麵。於是袁紹提拔公孫瓚的另一個弟弟公孫範擔任勃海太守,希望以此平息公孫瓚的怒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