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左相聯合儒門某些人做出的改革也徹底夭折了,甚至連累到他自己被抄家滅族。到了這時候,四大書院連一句公道話都沒有,他們這到底是怎麼了?
這不僅僅是韓戈一個人的疑問!正是有著這種疑問,他成了舉人幾年了,始終沒有前去京都參加貢舉,而是在陽穀教書育人,苦讀經書,試圖從先賢的語錄中找到答案。
王睿回答的便是,大家都在觀望,做實事兒的人太少,所以才會有這種僵局。簡單的來說,都在等著別人當英雄,都在別人當出頭鳥!有心辦事的人,顧慮太多,舍不得那一身剮!
現在,需要有人起來推動那已經點燃的星星之火!
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死讀書的人太少,文風學風都不對,要正本清源,說先便要改了這文風學風,發出自己的聲音。
這才是王睿要開辦這學館的根本原因。
發出自己的聲音,種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用學館吸引誌同道合的人一起改變天下,這是公心。而從私心上來講,他需要擴展自己的聲望和勢力,營造屬於自己的保護網,然後,報仇!
王睿本以為,楚天豪與肖先生逃遁之後,很快會卷土從來,帶著更多的人找他麻煩。或者說,紅陽教的那幾位和黑鴉匪的那幾位也會為重寶引誘,帶人前來。
但這些天,卻未見絲毫意動。
而寇白衣給他的那枚止戈令,更是讓莫愁羨慕嫉妒的無以言表。
止戈令是什麼東西?簡單的來說,擁有止戈令的人,便是祀部要保的人,隻要是在虞朝範圍內,為難此人,便是與祀部作對。祀部甚至可以為此不通過天子朝廷而直接觸動屠生軍。
有資格擁有止戈令的,普天之下也數不出多少人來。而在蘭穀郡,祀部僅僅派發了一枚止戈令。而現在,這枚從未示人的止戈令,卻被寇白衣送給了王睿!
他何其幸甚!但這是為什麼?
若王睿沒有表現出自己的才學,他能得到寇白衣的禮遇麼?他沒有通過一係列的商業活動交好蘭穀世家和官府,寇白衣又能送出這止戈令麼?
道法侶財地,王睿這便是得了侶與財的助力。所以,原本,他還擔心自己一下子放出的東西太多,讓人無法接受。
但有了這檔子事,他卻將自己腦中知道的許多華夏儒學經典文賦,全數交給紅袖抄錄修正之後,再交由韓戈的印書局出版發行。
如今蘭穀,誰不知道文豪王睿,哪家大門大戶,手中不收錄一套完整的九容先生文集。
而今日,在此地,他們也首次知道了王睿這九容先生的來曆。
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聲容靜,頭容直,氣容肅,立容德,色容莊!
這分明是儒家修身養性之法!
阿蠻還是第一次正正經經的聽人講學,不同於他外在的粗獷,他聽得卻十分細致。
其實說起來,在犼族中,他還算個孩子。按照犼族的規矩,沒有能力自己去捕殺一條蛟龍,食過龍髓的犼,根本就不算長大。
阿蠻沒有捕殺過蛟龍,不過,他的師傅給他留下過一瓶龍髓。
犼天生以龍腦為食,當服用了龍髓之後,他們的身體乃至神魂都會出現不可思議的變化。那種變化莫可名狀,但真實存在。
隻是,阿蠻的師傅卻說,即便是這樣,犼還是隻長肌肉不長腦子,平日裏強行要阿蠻讀經,認字,甚至將他扔到人間來增長見聞,完善心智。
人常說多智近妖,但是,其實妖類的大部分,遠遠沒有開化,他們即便活了成百上千年,也遠遠不如人聰明。人超凡脫俗與生俱來的學習本領,正是他們缺少和需要的。
自視甚高的阿蠻,在被人連續白弄了幾次之後,也終於不再迷戀自己的力量。開始認真的學習起來。
莫愁都得喚他一聲道兄,那是因為知道他的修為遠甚於己。隻是,阿蠻擁有分神期的實力,卻幾次為人戲弄,先是金丹期的武嵩,再是同為分神期的肖先生,都輕而易舉的將他撂倒。
他不服!真心的不服。思來想去,他算是明白了,自己不是正麵打不過他們,而是不如他們陰招多。
套用師傅的話說,自己是沒開竅,要想開竅,就得長見識,學東西。如今自己這主人便是公認的大才子,阿蠻美其名曰守門,實則豎直了耳朵,仔細聽著王睿講的每一句話。
但,就在這時,突然有一隊紅衣緹騎自城北而來,浩浩蕩蕩的向縣城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