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萬般皆下品(2 / 3)

眼下正是春耕時節,這座名為小範莊的村莊土地並不肥沃,可耕種土地極為有限,產出的糧食自然也少。台風、水災,由於靠近海洋,各種災害帶來的影響,都會給群村帶來為了對抗饑餓與疾病,村莊裏不拘男女,都需要與天地爭命,努力勞作而換取生存所必須的糧食。

一年之計在於春,於莊戶人家而言,春季的每一分鍾都是寶貴的,即使還未成年的孩子,也要在田地裏,幫著自己的父母勞作。對於萬曆二年的大明農村而言,人力依舊是最為珍貴的資源,沒有之一。

由於要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早餐便要吃的足。按照村裏的規矩,都是家裏壯勞力優先吃掉幹糧,次要勞力隻能喝稀飯。但是範家的情形有些不同,雞蛋和窩窩,都放在範進這個村裏唯一的脫產書生麵前,家中唯一的勞動力範母,卻隻肯喝些紅薯粥。

還不到四十歲的母親,手上已經滿是老繭,頭上鬢角,也多出了不少白發,腰板微微發駝,身上的土布襖裙滿是補丁。這一切都源自於貧窮,貧窮,就是範進或者說整個村莊最大的敵人。

母親端起碗,卻並不肯吃,而是監督著範進用飯。直看著他狼吞虎咽地吃掉手裏的東西,母親的臉上才綻開笑容,連帶那稀薄的粥也喝的格外有味道。

這粗礪的食物!

時下的玉米,還被稱為番麥,因為其產量較高,與被成為番薯的紅薯一樣在廣州這個沿海城市的鄉村,一些農民願意嚐試著種植。範家沒有壯勞力,就更得在糧食上想辦法,所以範母算是村裏最早種番麥、番薯那部分人。這些化外雜糧,走上範家這等貧苦人家的餐桌,也就不足為怪。

“揚州夢雖然好,卻總歸是要醒的。”範進每當端起飯碗,就忍不住想起自己曾經吃喝不愁的生活。在那一世,他雖然算不上成功人士,但是依舊可以在京劇團拿一份過得去的工資,在自己的祖宅拆遷,家裏的土地被征用後,更是靠著補償金陡然而富,過上了足以稱為豪奢的生活。

談不到一擲千金,可憑借著數字驚人的補償款,加上自己沒有不良嗜好,吃好喝好總歸是做的到。山珍海味吃了不知多少的他,在那一世根本不會對這種粗糧多看一眼。卻沒想到,現在自己不但吃不上肉,就算是想要做到母子溫飽,都是如此艱難。

曾經紙醉金迷,燈紅酒綠的日子,注定回不去,早已經隨遇而安的範進,已經不想著怎麼逆天改命,或者回到自己魂牽夢繞的現代社會。既然成為了儒林世界裏那位範進,那就隻能認命。接下來要考慮的,就是怎麼能夠舒坦的活下去,即使物質享受不能和前一世相比,在這一世裏,也要成為個吃喝不愁的富翁才對的起自己。

範進眼下的家世即便是以大明人的角度看,也隻能用貧寒來形容。父親早喪,家裏又沒有其他子嗣,缺乏勞力的農民家庭,就注定貧困。

範母雖然是個勤勞而又會持家的婦人,並願意把全部的愛都給兒子,但終究沒有變出財富的神燈,無法給範進他想要的一切。就算是一個小小的雞蛋,對範家而言,都是要咬咬牙才能吃得起的奢侈生物。

範進固然兩世為人,但是其前一世的生活技能,在這一世大多無法轉化為經濟收入,要靠所謂前世記憶來改變生活,在當下並不容易做到。

廣州有靠海的優勢,村子裏也曾經合舉村之力,選出人趕海搏富貴。初時也賺了些銀子,但是一次海難,連船帶貨都折進了海裏。不但讓小範莊血本無歸,還承擔上一筆沉重債務,從此以後範母就不許兒子再動趕海心思。

另一個在廣東熱門的項目,則是鋼鐵,按照時下記載:佛山多冶業,冶者必候其工而求之,極其尊奉,有弗得則不敢自專,專亦弗當。而佛山,恰好也歸南海縣管來著。

如果是某些穿越者,或許會因為這一點而變的歡喜雀躍,千方百計的接近這個行業,然後以此為根基,去做一番什麼事業。可是範進不管是前世還是今生,都對晝夜響個沒完的鐵匠爐,以及揮汗如雨,以力氣換錢的勾當沒什麼興趣,更不想參與進這種事裏,是以這條路也走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