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芹離家後,浪跡於市井之間,曆盡艱辛!他在京城內外到處流浪,曾住廣渠門內的臥佛寺,又在西單舊刑部街住過。在最困難的時候,甚至棲身於什刹海附近某王府的馬房中。他繼續進行著小說創作,“苦無紙,以日曆紙背寫書。”自從擺脫了封建家庭的羈絆以後,他就像一頭沒有被韁繩籠住的野馬,無拘無束,自由自在。他廣泛接觸了下層的市民群眾,深入了生活,拓寬了眼界,對整個封建社會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從而推動了《紅樓夢》的創作。
曹雪芹後來一直在香山居住.乾隆二十七年中秋節的時候,雪芹惟一的愛子害病,因為沒錢買藥,不久便死了。這使雪芹陷入了極度的憂傷和悲痛之中。他借酒澆愁,常常狂飲沉醉,身體情況也就越來越糟。
冬天來了,饑寒交迫,雪芹病倒了。由於貧窮無醫,再加柴米不繼,挨到這年的大除夕,雪芹終於永別了人世,身後隻留下已經寫了前八十回的《紅樓夢》,終年約五十二。《紅樓夢》的題材與作者的身世是密切有關的。曹雪芹家庭的盛衰及本人的遭遇和複雜曲折的生活經曆,為他的創作提供了極其豐富的素材。沒有雍正五年年底的大抄家,就不會有《紅樓夢》這部偉大的作品,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雍正是《紅樓夢》間接的締造者。
七“鐵麵皇帝”稱號來源
1肅清貪腐——治天下得抓“錢袋子”
在清朝曆史上,雍正施政以嚴狠出名,落得一個“鐵麵皇帝”的稱號,他的寓意是:“你們都給我小心點,別犯到我的手裏,否則到時候別怪我不給你們留情麵!”
國庫的空虛狀況讓新皇雍正嚇了一跳。他知道一個國家沒有錢意味著什麼,於是雍正發出了一係列狠招,招招不離貪官汙吏的後腦勺。
一輪豔陽毫不留情地驅散眼前的雲霧,苛刻地審視著它所普照的大地。正像雍正皇帝睜著蒼鷹一樣的犀利目光凝視著大清王朝的政治和經濟一樣。雍正的父親康熙皇帝,親手創造了一個“太平盛世”,也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吏治腐敗、稅收短缺、國庫空虛。雍正接手時,國庫儲銀僅八百萬兩,而虧空的數字卻大得驚人。雍正說:“曆年戶部庫銀虧空數百萬兩,朕在藩邸,知之甚悉。”“藩庫錢糧虧空,近來或多至數十萬”。如此看來,則堂堂大清帝國,竟是一空架子。外麵看強盛無比,內裏卻空空如也。現狀如此嚴峻,新皇帝豈能坐視?雍正知道,打江山靠的是武力征服,那麼,治江山就得抓錢袋子。他決定從補虧空著手。新皇雍正望著養心殿金碧輝煌的錐形殿頂,心裏琢磨著虧空是怎麼造成的。他得出結論:吏治的腐敗是最大的因素,所以吏治不能不抓。各地虧空的錢糧到哪裏去了?雍正看得很清楚:不是上司勒索,就是自身漁利,而戶部的銀子,則被皇帝和權貴們在“不借白不借”的心理支配下“借”走了(其實也就是侵吞)。這麼多人來挖國家的牆角,國庫還有不虧空的道理?但是,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官員的貪汙、挪用、借支公款,又確有其“不得已”處。因為清從明製,官員俸祿極低。正一品官員的年俸不過紋銀一百五十兩,七品縣令則隻有四十五兩。這點俸銀,養家糊口都成問題,更不要說打點上司,迎來送往和禮聘幕僚了。從這個意義上講,明清兩代吏治的腐敗,是給逼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