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康熙(5)(3 / 3)

說一說東南戰線的浙江和廣東戰事。卻說康熙皇帝派往浙江前線的軍事負責人、奉命大將軍康親王傑書,他原是康熙除鼇拜時有過錯之人,這時領受重命,頗有感激聖恩、立功贖罪之念。他的助手,寧海將軍傅嗽塔也是個對康熙忠心耿耿的有為貝子。這路兵馬行動迅速,從京師出來,一路日夜兼程,長驅直下,開到浙江。

浙江敵軍是耿精忠部下都統馬九玉和總兵曾養性統率的東路和新開兩路兵馬。馬九玉此時正占據衡州,曾養性盤踞溫州。二人相互呼應,頗為得手。清朝原在浙江的大員、總都李之芳曾帶兵去攻衡州,因勢單力孤難於奏效。傑書和傅喇塔率軍去攻溫州,也久攻不下。傅喇在審時度勢,看出清軍未能取勝的原因在於兵分兩路,軍力分散,於是向傑書提議,與李之芳合兵一起,先打衡州。傑書經過一番慎重的考慮,覺得此法可行,遂令都統賴塔帶領軍隊趕赴衡州,果然一舉攻克衡州。衡州既得,李之芳便乘勝去攻溫州,傑書和傅喇塔則帶領部隊從衡州出發南下,然後向西攻仙霞關去了。

耿精忠此時正在廣東境內肆虐,他聯絡了占據台灣的鄭經,殺氣騰騰接連占領了潮州和惠州,忠於康熙的平南王尚可喜,急命其子尚之信、尚之孝前往迎敵。這尚可喜本是三朝元老,自明降清以來對清朝政府忠心耿耿。康熙叫他全力平叛,並把軍事部署情形詳告於他,以示信任。這尚可喜為此叨感皇恩,對康熙越發忠誠。

尚可喜沒有想到的是,他的兒子尚之信早已與吳三桂勾結一起,尚可喜命尚之信迎敵,恰好給他的兒子尚之信帶來了好機會,他利用手裏的兵權,竟然把他的老爹尚可喜軟禁起來。尚可喜原本已經年老體弱,風燭殘年,這樣一氣還能了得,竟然吐血而亡。尚之信馬上豎起反叛大旗,他不去打耿精忠,倒打起清軍來。吳三桂不愧是個玩弄權術的老手,他馬上封尚之信為輔德親王,用高官厚祿將他籠絡住。但這吳三掛未免過於性急,他一心希望立即將尚之信的實力抓到自己手中,就派了親信董重民和馮蘇,去代替降了尚之信的清朝總督金光祖和巡撫佟養巨的職位。尚之信也並非傻瓜,他一限就看出吳三桂的用心險惡,忙與金光祖、佟養巨密商應付辦法。幾個人連日商量的結果,一致認為吳三桂是個反複無常的小人,決定還是投降清朝為上策,董重民和馮蘇哪裏知道尚之信如此反複無常?當他們躊躇滿誌趕到廣東時,尚之信拿出兩條麻繩一繩一個,將他倆捆了個結結實實。然後派人趕赴江西,向簡親王喇布投遞降書。三藩之亂中的一藩算是結束了叛亂,餘下的隻有耿精忠和吳三掛兩藩了。

耿精忠此時接到—個快馬傳來的戰報,不覺嚇了—跳。原來康親王傑書和固山貝子傅喇塔已率軍攻克了仙霞關。清軍這—勝利對耿精忠構成了巨大威脅,他急忙傳令部下撤出浙江,起師回福建。俗話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偏偏這時他的兩員大將曾養性和白顯忠又接受了李之芳勸降,投降了清軍,這個消息更使耿精忠失魂喪膽。耿精忠當初三路出兵,滿以為會旗開得勝,馬到成功,沒料想如今三路兵馬都被清軍吃掉了。待他慌慌張張溜回福州之時,又接到他的在延平、建寧和泉州、漳州等地的部隊或投降了清軍,或投降鄭經的報告,這一打擊實在太大,耿精忠一下便暈了過去。他的兒子耿顯祚和左右心腹剛剛把他救醒,追蹤來閩的康親王傑書便派人送來了勸降信件。耿精忠此時已經無話可說,眼前隻剩下俯首投降一條路了,隻好忍淚含恨將自己的偽印派人送至駐紮在延平的傑書軍隊。耿精忠是個殘忍成性之人,當初他起兵叛亂之時,曾將不肯隨他叛亂的福建總都範承謨拘禁。他怕留下活口與己不利,竟在迎接傑書入城前又將範承謨的性命結果了。那範承謨是三朝元老範文成之子,可憐死在心毒手辣的耿精忠刀下!耿精忠遂派其子耿顯柞赴延平去迎清軍。康親王傑書和貝子傅嗽塔便從延平出發,率大軍浩浩蕩蕩進抵福州,耿精忠率領偽官出城投降,至此,康熙十五年十月,閩藩叛亂亦宣告破產。東南方麵的浙江和廣東境內戰事結束,隻剩下廣西戰火未熄了。